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记住乡愁:三里湾梯田

时间:2024-05-04 21:44:37  
记住乡愁:三里湾梯田

佛坪县西岔河镇西岔河村的三里湾,曾经是108国道途径秦岭南坡的一个美丽景点。车辆沿“S”型公路缓坡爬行,人们视野从河边拾阶而上,欣赏随山就势的高山梯田,那田坎上挺拔的翠松更是让人联想翩翩。梯田宽度很窄,层层叠叠缠绕山腰直到垭口,当地人形象的叫它”皮带田”。插秧季节梯田里波光粼粼如山舞银蛇,盛夏时候变成层层墨绿生机盎然,到了秋天又是一条一条的金色“皮带”镶嵌在绿山之间。

三里湾,三里路,四季景色各不同。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为实现今天的美景,人们曾在这里战天斗地的那段经历。

1958年的冬天,在全县大搞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升粮食生产的热潮中,佛坪县决定由东岳殿和西岔河两个人民公社在三里湾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大会战,建设百亩坡式梯田。那个年月,已经组织起来的佛坪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干劲十足。东岳殿公社派出了王家湾大队,西岔河公社的耖家庄、磨石沟、西岔河、故峪沟、银厂沟等生产大队悉数出战,各大队社员由大队支书带领,打着红旗来到灌木丛生、荒草没人的三里湾。这个寒冷的早上,红旗猎猎,人声鼎沸。西岔河公社當卫书脊李玉怀、社长张金魁在誓师大会上“大战三里湾,不怕严冬寒,荒山变良田,喜看稻蔋浪”的豪言壮语,让750多名参战社员群情振奋。会战社员以大队为单位,分段划地,割草砍灌,抬田修地。耖家庄、磨石沟两个大队在关关坟,王家湾大队在正沟,故峪沟在王家坝,银厂沟在黄泥梁。

那时候佛坪还没有架子车,十字镐算是先进工具。人们凭双肩挑粪箕运土,用木板人拉平地。工地上你追我赶,劳动竞赛的热情高涨,经常也会有一些小插曲,给紧张的劳动带来惊喜:茅草坡里野兔乱窜,野鸡突然从眼前起飞,有人抓住了九节狸(当时谁也不认识它),前面发现了野猪窝……。还在西岔河上小学的李家恒、李家宽两兄弟放学后来参加抬田劳动,水沟里突然窜出两只麻狼,两兄弟吓的哇哇大哭,正在干活的人们听到孩子的呼救,拿着钢钎、棍棒急来救助,远处的人们大声吆喝或敲击手中的农具阻吓野狼,两只野狼最后顺着山沟跑上了挡家山的树林。磨石沟大队支书宋立银拉着两个惊魂未定的孩子交给家长,并以此警示工地上所有社员:“抬田修地是大事,但也要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是照看好自己的小孩”。自那以后,整个三里湾再也没有野狼的踪影。

刚解放时,西岔河大队沿河边的零星水田总数不到四十亩,全年的庄稼以包谷、洋芋等旱作作物为主。新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让西岔河人看到“种水田吃米饭”希望。兄弟大队社员自带工具、自备粮菜参加会战,这种无私的支援感天动地,西岔河大队社员除了家家出劳积极参战,更是给外来大队社员暂住、做饭提供热情周到的方便。团结友谊汇聚成巨大的热情和动力,经过一个冬天的鏖战,在三里湾修成了100亩的坡式梯田。梯田宽度只有两三米,可是长度能达到三十多米,虽然耕种起来不方便,但是它却让西岔河成了全公社水田面积最多的大队之一。通过统筹分配,全大队每个生产队在这里都有水田,人均水田面积也从过去的一厘多增加到6分多,家家户户实现了吃上大米饭的梦想。

吃上大米饭的西岔河大队社员又义无反顾的响应正府的号召,参加全县各地公路、水库、农田建设。佛坪的交通,农业,水利等事业,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了。

三里湾曾经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中力量办大事”写在佛坪县农业进步的丰碑上。今天,春有菜花香秋赏稻谷黄,农旅结合的新发展理念,让人们期盼百亩梯田再放新光彩!

2024年3月

作者罗关明,佛坪县西岔河镇西岔河村一组村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