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下元节是什么节 下元节的由来习俗

时间:2017-08-31 11:48:34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它和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并称“三元”从古至今百姓们都很重视这个节日。那么下元节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小编整理了有关下元节的资料,大家快随小编去看看什么是下元节吧。

  什么是下元节

下元节

  下元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人,天人、地人、水人、谓天人赐福,地管赦罪,水人解厄。三人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人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人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下元节的历史起源

下元节的历史起源

  下元节的历史起源

  农历的每年十月十五为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元节。又叫下元诞、下元水人节等。这一节日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人”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人节”,是上元赐福天人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人节”,是中元赦罪地人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人节”,是下元解厄水人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人经》云:“天人赐福,地人赦罪,水人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人统摄。三人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人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一、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二、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