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让我家大狗上闺蜜 狗把我的闺蜜捅到了高峰 给闺蜜当狗的小说

时间:2019-06-03 13:37:28  

  大家都知道的,我最近心情很低。这个时候,我是不喜欢跟人沟通的,因为往往咬牙切齿地想要把内心表达清楚,或者焦急地想要让别人感同身受。结果,都是枉然,我既不能讲清楚内心的悲喜,他人也往往无有贴心贴肺的感受。所以,索性闭口不谈,各自清欢。

  于我,想要重新开始,总归需要点仪式感。

  说白了,我就是想出去走走,不愿意把自己锁在家里了。锁得住肉身,锁不住灵魂。

  在群里约了朋友,说是去圆明园。但朋友们各自有事,不得成行,我只得一个人收拾残局。

  这个时候出门,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倒不是因为夏季的缘故,而是因为太多次空暇时间,我们都懒散地宅在家里,尤其是工作之后的周末,恨不得将其利用到最大化。像旅行这种费时费力的高成本活动,自然就往后靠了。

  除了自己不愿意费尽周折,只为了一次旅行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找不到伴儿。两个,或者更多人的人,想要出门旅行一拍即合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我,也不得不衡量,到底是宅在家里带来的快感更舒服,还是一个人出门旅行更让人难忘。

  我要承认,好几次因为没有伙伴,而放弃了自己想要出门旅行的计划。

  就像今天,我在去与不去之间游移徘徊了好久,直到自我厌恶的情绪渐浓。我是怎么了呢?

  我为什么宁愿宅在家里,躺在床上,一边翻看手机一边哀怨无聊,也不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呢?我为什么非要找到伙伴才能旅行,曾经那个年少背包走天涯的我哪里去了呢?

  我明明更爱那个肆无忌惮无知无畏的自己,却偏偏要做一个自己当初厌恶的个性泯然之人。

  于是,我逼迫自己走出去,重拾一个人的勇敢和独立。

  出门前化妆,第一次涂了眼影,可能像鬼。且不论今日出行能否找回自我,但戏要做足。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圆明园了,就像后花园一样熟稔。熟稔会丧失很多美感,就像汪国真说的,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的只是熟悉的回忆。

  2010年4月,一个人来到北京圆明园,那大概是我大学里唯一的一次逃课。时至今日依然记得,一边是在圆明园黄花阵里的迷失自我,一边是跟舍友联系帮我对付老师的惴惴不安。没有不逃课的青春,如此难得的逃课经历,也成了我日后吹嘘的资本。

  2018年,跟朋友一起,又看了看圆明园。所以,今日走起来,总是能够想起过往。虽然这些回忆是无意义的,但当多年前的风景又跳到眼前时,颇有兴奋之意,又夹带私货:颓靡。

  我又特意回看了九年前拍的照片,景色与历史持久相似,只是我变了。

  那时候的自己多勇敢啊,背一个破包,拿一个破手机,身强体壮地从石家庄直接杀到北京,然后一天不吃不喝地绕着圆明园左顾右盼,像是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我还能看到几张让陌生人帮我拍下的骚气的照片,真是没眼看。我现在不同啦,要脸面,害羞了很多,也畏惧很多东西。

  长大了,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勇敢,比如独立,比如肆无忌惮,比如无知无畏,比如洒脱自我,比如信任。

  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写得非常有意思。

  “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

  我出门远行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九岁,虽比小说里的主人公年长一岁,但天真与无畏的期待如出一辙。

  我如同一匹小野马,只是单纯地没有坐过火车,便滴滴答答从石家庄坐到了北京,然后早早起床,从天故宫、景山到北海,从早晨、中午到黄昏,不知疲倦,不愿停歇。

  我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坏人。所以,在圆明园看到一个人在好长时间内都跟在我身后的时候,我都没有恐惧感。原来,他也是一个人。那时候,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来由的信任。不像今天,我走在牡丹园里看到一个男士在我后面,走同一片空地,同一条小路,然后我像受惊的狗,疯跑了去。

  曾经我有多信任这个世界,现在我就有多不信任这个世界。我从无知无畏的小野马,变成了惊弓之鸟。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对曾经一个人旅行时的自己充满了怀念,我怀念那份对世界的信任和不设防,我怀念那份说走就走的勇敢,我怀念那份不需要伙伴一个人就足够快乐的独立和自由,我怀念一个人的精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