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又升职了,朝廷给他印的新名片比A4纸都大: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令西阳、江夏、武昌....
别看地盘这么多,基本都是造饭最繁荣的地方。
313年,王贡也造饭了。
小王曾是陶侃的马仔,如今自封为荆州市长。要是按照给朝廷打工的升职速度,可能一辈子都轮不上。
小王太熟悉内部情况了,一通王八拳打的陶侃晕头转向。陶侃慌乱间开着小船逃命,很多部下跳槽跟小王混去了。
正规军集体专业当反贼,朝廷把陶侃的职务撸的干干净净。
王敦提建议:陶侃这种人才不能流失,让他继续打仗赎罪,不发工资就行了(白衣领职)。
陶侃卯足劲打了几场大胜仗,然后给王敦写信。大意是:活干完啦,我该回家种地啦,但是世界局势很忧心呐...
王敦看懂了这封信,大意是: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他对陶侃说:革.命工作不能闹情绪嘛,我给你升职加薪!
陶侃人复原职,靠着侃大山又把小王那些老部下招降。然后放了个大招,彻底搞死了杜弢的反叛组织。
动乱平定,皆大欢喜!但是王敦很不开心。
不为人妒是庸才,要是真被领导嫉妒了,下场可能比庸才还惨。
王敦为削弱陶侃的实力,不让他回荆州大本营,而是贬到偏远的广州。老王让弟弟去荆州上班,却总被陶侃的老部下刁难。
王敦怒了,觉得陶侃是在故意使绊子。他请陶侃来家里吃饭,想在席间弄死他。
陶侃干坐着不见上菜,连个茶水也没人倒。看着王敦匆匆进出四五次,陶侃说:您是重臣,怎能如此犹豫不决?赶紧做饭,我上个厕所先。
幕僚们排着队劝王敦:不敢杀陶侃啊,他亲家周访就是个彪子,小心带兵把你全家给炸喽。
老王只得开火做饭,陶侃吃完饭连夜坐飞机跑了。他拉着周访说:要不是有你老哥当外援,兄弟我早挂了。
318年,陶侃来到广州上任。
上班没几天,王敦就在家里跳着脚骂娘。因为,陶侃又打了好几场胜仗,当地叛军基本被消灭光了。
后来连仗都不用打了,随便写点劝降信就能让残余势力从良。朝廷又给陶侃涨了工资,却被他拿去买转头。
他闲来无事就光着膀子搬砖,在家里的东墙和西墙之间来回倒腾。
朋友:搬砖何不去工地乎?
陶侃: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这一年,陶侃已经59岁了。他为收复中原而苦练麒麟臂,但王敦并不这么想。
322年,王敦造饭,气死了晋元帝司马睿。
既然都把持朝正了,那就要表现的大度些,哪怕是假装的。王敦不但恢复陶侃本职,还额外赠送散骑常侍的称号。
反正司马皇帝还健在,谁当正都一样乱,对大家的工作生活并没多大影响。
陶侃继续出差平叛,继续加人进爵。头衔长的读起来都费劲,朝廷就给他儿子匀了一些。
王敦死后,晋明帝为平衡各种势力,大力提拔此前受歧视的江东士族。陶侃也跟着沾光了,掌管荆、雍等四个州的事务。
陶侃再次回到荆州,他要用文治滋养这片土地。
他开会强调珍惜时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他停业整顿娱乐场所,逮着赌博酗酒的就一顿暴揍:君子当正其衣冠。樗蒱者,牧猪奴戏耳。
他重视农业发展,对糟践粮食的统统皮鞭伺候: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
贫寒的童年,给陶侃打上过深的烙印。他是满朝贵胄中的奇葩,连造船厂的木屑都要搞回来。
下雪后将木屑洒在路上,你看,鞋子就不容易湿了吧!
328年,苏峻造饭,陶侃的儿子被杀。
陶侃被推选为总盟主,和庾亮、温峤等人用一年时间平定叛乱,被誉为“海内之望中唯足为楚汉轻重者”。
后将军郭默勇猛彪悍,这个猛人发起彪来连自己人都剁。他剁了江州刺史,朝廷就让他当了江州刺史。
陶侃:他若杀了宰相,你们是不是还要请他做宰相?
王导:这人是个硬茬,又占据地利,咱先忍忍吧!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