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茹则悻悻地走了。
到了学校,她孤单的坐在位子上,看着贾姗和其他小伙伴交换着笑声,自己却怎么也不想参与进去。
她困惑了,甚至胡思乱想。一个人坐着,想动却没有理由动,与自己有关的笑容都消散了,她该去哪里,该怎样躲避梦里未知的黑暗……绞尽脑汁的她,试图去定义每个问题的答案。
但,无能为力。
在梦魇的折磨和现实的压抑里,她已然成了一个自我孤立的人。
“也许过一阵子,我可以把哥哥失踪的事告诉贾珊她们,这样能缓解我压抑在心里的疙瘩。
不要,这不是我的初衷,我想要的是她们能理解我的梦境,能理解我的痛苦。
不,就算把这一切告诉了朋友,他们又能怎样帮我呢?
最后梦魇是不是还会持续,持续的话就不能算解决问题。
我太悲观了吗?难道只是我想的多了的缘故所以才会重复同一个梦?
我这个状态算是脑袋的问题吗,算是心理疾病吗?是的话,我有可能要求每个朋友都照顾我的感受吗?”
翟熙在思绪中循环,找不到答案。
“最近成绩不错,继续努力。”
一次测验后,翟熙的班主任拍了拍她的肩膀。
鼓励让孩子豁然开朗,这个夸赞使得翟熙想通了。
“也许‘未知’并不那么可怕。”她这样想着,“我得用知识填补胡思乱想的心。”
她在座位上深深的呼吸,用力的专注书本知识。当她发现新知的时候,很轻易的用思考挤掉了烦恼。
她才十六岁,确实做得到用这种方式驾驭因变故带来的情绪。
翟熙利用课间完成了一天的功课,这使她放学后感到轻松而无所事事。
回到家中,她走进翟莫的房间,眼睛直勾勾的在里面游移张望。
屋子已经被母亲整理过,房门旁空空的衣架,只一顶翟莫学生时期常戴的鸭舌帽挂在上面。
衣柜里的夏装、秋装堆叠在一起,可以闻见他,但已经没了他的温度。
他读很多书,矗立在床边的多层大书柜,在翟熙眼中是外国文学与科学世界的聚集之所。
翟熙不经意的一瞥,一本《梦的解析》吸引了她,这个名字在一堆翻得陈旧的书中格外显眼。
她从书架里抽出这本书,无聊而随意的翻看着。
“持续做一个梦,,!”
书里有研究这个现象,她惊喜的喊出声,似乎重获了新生的希望。
她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的对照目录,寻找着解答自己困扰的文字。
“梦是潜意识的反应,长存于个体潜意识中的心结,会诱发个体持续做同一个梦。”
“‘心结’,我的心结是什么呢?难道是总觉得这个梦与哥哥失踪有关吗?”她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思索着,“但是,哥哥没失踪的时候,噩梦就已经开始了,这里只说梦是潜意识的反应,我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会对这个梦有什么心结才对。”
翟熙双手捧着书,沿着床边,坐着,躺着,又起身来回溜达。
之后遗憾的把书放下,叹息道,“想不透,到底怎么办。”
书籍散落在她身旁,她躺在翟莫的床上,感到一阵困倦。此时母亲喊她吃晚饭,她疲惫道,“晚饭不想吃了,今晚我睡哥哥的房间,现在有点困了,我先睡了。”
“还不到七点钟,晚上该饿了,快来吃。”母亲边说边走进房内。
“我有点想哥哥,让我睡他床上吧,我不饿,能睡好。”
母亲看着翟熙,小心的凑近这个卫屈的孩子,摩挲着她的肩膀,“让妈陪你睡吧。看你这么消沉妈怎么放心,咱们,聊聊你和你哥小时候的事儿。”
翟熙喜爱听事,母亲又提到她和翟莫的小时候,困意全无,点头道,“好呀~”
“但是得先去吃饭!”
她被母亲哄一哄,心情瞬间就敞亮很多,“那,好吧。”
父亲今晚值班,母女二人吃饭时都没有做声,翟熙看到母亲默不作声的低头吃饭,才忽然发觉不止自己对翟莫失踪这件事心里受堵。
这是发现翟莫失踪的第三天,要是想让一个家庭适应一位成员的离开,也许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