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别告诉我,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纯粹扯淡,这些话就是用来蛊惑你们这些无知小女生的。”
她笑,说:“那是因为你不像我,从小就认识他,就喜欢他。”
原来他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而听到莫琳之后的叙述,我又仿佛回到一个夏天的午夜里,在月牙湖畔看到满天五颜六色的闪电,深深的震撼了。
(四)
周子明是吴江乡下人,自幼家境贫寒。他读高中、大学,都是莫琳的父亲一直资助的。
莫琳父亲在吴江县城做生意,不过她们母女一直住在苏州。
所以这件事,她从前并不知道。
直到十二岁那年,父亲因为车祸去世。
他去苏州看她们。
她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那时他二十八岁,已经留校任教五年,同时读完了研究生。前两年就结婚了,已经有一个周岁的小女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说到她父亲,他握着莫琳的手流泪。他曾有过为了借到五块钱给村里人下跪的过去,对于她父亲多年的帮助,他说自己没齿难忘。
他让莫琳把他当亲哥哥一样,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
莫琳答应着。可她并没有什么困难。
他一直给她写信,莫琳从来都不回复。
他只是感恩。
可他真正要感谢的人已经不在了。
他的信总是提醒她这一点,让她心里发烦。
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在信里说,他要去美国念博士。总要四、五年才能回来。
莫琳就回信给他,祝福他学业有成。
此后有两年,再没有他的消息。
有时候莫琳无聊,就翻出他从前的信来看。
有时候,偶尔也会想念他。
很淡的一种思绪,没有浓的化不开的忧愁。
(5)
第一年高考莫琳落榜了。
同年,母亲再婚了。
这事儿母亲征求了她的意见,她也很赞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婚礼那天,她还是伤心的哭了。
过后她给周子明写信。
原本并不知道他回来了,只是无人可诉说,写着玩的。
可是第二天,他就到苏州来了。
再相见,他整个人都变了。
精神也颓唐了,神情也寥落了,那种忧苦的样子,就像一个在重创中无力恢复的人。
看到他,莫琳简直都忘了自己的烦恼。
她问他,怎么突然中断学业回来了。
他含糊的说:“学校有事。”
不会这么简单。
可他既然不愿说,她也不再问。
他希望莫琳回学校复读。
他知道她原来成绩很好,在父亲出事前。
莫琳告诉他,母亲已经托人给她找了一份工作,是绣品柜台的售货员。
他说,重要的不是做什么工作,而是渴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不是从小就喜欢水利,梦想当水利专家吗?
你真的愿意一辈子站在那个柜台后面卖苏绣吗?
莫琳没说话。她实在没有勇气复读,太难了,而且丢脸。
于是他给她讲了自己求学的经历。
讲到落泪。
莫琳都听傻了,她从来不知道,一个人仅仅为了能上学,就会受这么苦。
而且她从没见过成年男人掉眼泪。
她觉得他挺没出息的。
却又想抱抱他,安慰他。
可她到底没有。已经不是十来岁的小女孩了。
她答应他去复读。
他说,每周都会打电话给她,会一直鼓励她。
他叮嘱她,要好好跟继父相处,不要让母亲为难。
后来她去车站送他,坚持买了月台票,看他上火车。
他的背影那样消瘦。
火车开走的时候,她还站在那里微笑。
可是出站时,走在地下通道里,突然想哭。
就在那个时刻,她才发现,喜欢他。
看他不开心,就会心疼。
可是这种喜欢,多么让人绝望。
(6)
又一年的七月。高考结束。
她说去南京看学校。母亲问她,给周子明打电话了吗。
她撒谎说,打了。
等坐上了去南京的火车,她心情愉快。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