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喜欢看一些“我的灵魂死过七次,一次是在撒谎时,一次是在学会沉默时…”或是“愿中国青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之类的句子。她深深感到她有责任。
她哑吗?不哑。至少她不装聋作哑。
想到这里,她觉得自己的影子也变得高大。
于是她选择谨慎地,先转发了几条相关微博。原博很快被删除,她开始隐晦地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多半用阿Q精神苟着讽刺。她有些魔怔了,看到语文周练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深以为然。
但她的言论还是石沉大海,这让她感到愤怒。她更加觉得世风日下,更加觉得自由的空气就像汽车的尾气,都是放屁。她甚至感激那些出离愤慨、言论愤青的人了。
有人说评诋激烈只能感动自己,不能解决问题。也有人不太卫婉,直喷双商感人,小学生又网上冲浪了。
但她觉得,总比沉默好吧。
她每天关注着事情的最新动向,好像拥有时事评论员的专业与敏锐一样。
一周之后,她的焦虑消失了,因为班里的风波渐平了,网友也不再争相发言了。她的情绪和身边的风向是正相关的。那些说着“震撼你妈”的人,震撼的时间只有刷微博的时候。
这下她有点明白事情为什么闹不大了,因为大家太会忘了,大概上面的人也因此有恃无恐吧,按一下一忘皆空。
但她这点意识已经引发不了思考了,因为她觉得没必要了,她也变得淡淡的,一忘皆空就一忘皆空吧。
这个世界又教会了她,说话有时候是没必要的。
至于如今的淡淡和曾经的愤慨形成讽刺的对比,她没太大所谓,为什么呢,因为她给了一个机会证明自己“不哑”,证明过了,她已深受感动。
螳臂怎么挡车?
长歌当哭在痛定之后,她哭了,宽慰了自己,也没有受到影响,这很好。
她又想起了看过的某句语录。
“有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心中的一点疙瘩又舒展了。
变成了整件事的句号。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