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老干晕儿螅 卫老和儿媳6-10章阅正文乐读
我要给爷爷写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断断续续从初中开始写,迄今也差不多13载。翻开牛皮纸的本,稚嫩的文笔连自己都觉得十分好笑。但是我准备保留这个题目。一是因为我真的极其喜欢周杰伦的两句歌词“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二是我觉得,那么小的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方方正正的写上了这几个字,应该是花了相当大的心思,也应该是做了那个年纪的考量,留着,就当尊重自己的初心。
鲁迅曾经说,“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不朽之笔,我谈不上;至于我爷爷是否谈得上不朽之人,这个仁者见仁。我记录这些,是因为现在翻开家谱,看着不算陌生的姓名,脑海里却没有什么形象。姑且知道最祖上一个叫曾、一个叫爱。为了将来我有了子子孙孙,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个老祖。且不管他们意识里这个人是胖的瘦的、慈爱的或严厉的。起码,这个人是鲜活的。寻梦环游记中说: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严格的说,我写的这些不能算个传记。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按说我写的这个应该算家传,但是传体的写法,开篇大概是“某,字某,某地人”。但是这些我又都不想写。
开始下笔,我已经觉得万分困难了。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已经47岁了。按传记来写,按说我应该从47岁开始写,这样符合纪实的性质,也都能保证所见所闻即所写。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从他小时候写起。他小时候是我听我太奶和我爷的发小还有他自己讲起的;至于他青年时段,大多是听我奶奶讲的,还有一少部分是姑姑和爸爸的记忆。
我姓刘,我爷爷自然也行刘。至于我小时候心心念念的觉得自己是独孤家族的独苗小公主这个想法,被我爷爷否定了。既然不是孝文帝迁都时易姓的氏族,姑且也算作是刘累一脉。
爷爷身高183,体重60公斤左右。最近是越发的瘦了,但是身体很好,能照顾自己。偶尔我回去,也能照顾我。
夏天在家的时候,他爱穿一件天津针织厂出的白色的挎带背心。出门的时候,会到衣柜选一件新衣服。爷爷的新衣服很多,姑姑、大妈、妈妈买的勤。
爷爷的院子里本来有个花园,种着月季、扶桑、鸡冠花、二月兰……,自我上大学后,他就不再侍弄这些花了。倒是那两棵枣树和一棵石榴树倒是长得挺好。石榴树是我小时候吵着要吃石榴,爷爷特意为我种的。
之前写的纸质版以事件为载体,零零散散有二十多篇。之后要写的,也就是这些事儿。这些冒着热乎气的一桩桩、一件件,是爷爷氤氲着茶香的生平。
我至亲告诉我,为了家族为了这所谓的荣耀。她可以拼尽一切,她是个骗子。姑母是李家的嫡女,不象我,我只是一个连妈都不知道是谁的庶女。可姑母一生都断送在了这偌大的,华美的,囚笼……我避之不易,她却甘之如饴。
姑母一生没有孩子。姑母是个奇怪的皇后,她没有孩子,她也不抱养孩子,甚至陛下都把孩子抱到淑华宫了,她也能给人家送回去。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奇怪的好皇后。可我终究觉得奇怪,姑母每次看陛下的眼神,都想是透过他在看另一个人一样。而且我每次和姑母提前,孩子的事。每每我问到这个问题,她总是草草而过,有时我把她逼急了她就告诉我,是陛下觊觎我家的势力,不许她有孩子,起初我还愿意相信。后来想来也不是,毕竟宫变之后,我家也就我和姑姑两个人了,空有镇国将军之名罢了。
不过姑母和陛下的关系很好,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陛下告诉我说,他对不起我姑母。那究竟是怎么对不起的啊。究竟怎样,才让他这么高傲的帝王,在姑母身边竟懦弱的如孩童一般……
“我叫阿哲,是李家的小女儿,你呢?”那时,在自家后花园中,是我第二次见他……
他一袭白衣,墨发黑瞳,满足了我对话本里的男主所有的幻想,他看着我说道“李家,镇国家的小丫头。”
听他这么说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上钩了。毕竟这什么兵法,什么话本子啊,可不是白看的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