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在医学上称为“震颤”,很多人出现持续手抖,不乏些许恐慌,唯恐自己得了帕金森,但其实手抖不仅病理性疾病所致,生理状态下也会导致手抖。生理性手抖多见于紧张、饥饿、寒冷、情绪激动等情况,当纠正这些不利因素时,手抖会减轻或消失,应予观察,不予治疗。而病理性手抖则是由很多疾病所致,比如帕金森、甲亢、低血糖、小脑疾病、药物中毒、痴呆等。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初始临床表现常为一侧肢体震颤,逐渐累及对侧肢体,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该病发病年龄多为60岁左右,高龄、遗传,脑外伤、吸烟、饮咖啡都可能是导致该病的因素,但确切病因至今未明。
2、甲亢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内分泌疾病,是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会出现高代谢综合征,表现为心悸、心动过速、失眠、情绪易激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等,神经精神系统兴奋性增高则出现眼和手的震颤,震颤特点是频率较快,幅度较小,甲亢控制得当,震颤自然好转。
3、低血糖
低血糖典型临床表现是心慌、手抖、多汗,还会出现饥饿、乏力、面色苍白、神志改变。由于低血糖反应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表现为心慌、手抖、多汗等。这些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也就是早期低血糖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立即意识到有低血糖发生的可能,及时吃些食物,十几分钟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4、痴呆
年龄是痴呆最主要的危险因子,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大脑的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们的行动能力和思考力,所以当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大脑神经的传导功能障碍就会导致身体就会出现颤抖。
如果手抖长期伴有肢体颤动、心慌、多汗等,建议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