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今年8月份准备发射帕克太阳探针,它将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能靠近太阳最表面对它进行观测的卫星——它不仅会极大地靠近太阳表面,甚至还会进入日冕。中国也计划在2022年发射一个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对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进行探索。
不过,根据恒星演化规律,大约60亿年之后,太阳有一半物质由于膨胀抛射损失掉了,剩下的一半急剧塌缩到跟地球差不多大,从红巨星变成密度极高的白矮星,最终归于死寂。所以即使地球逃过了被太阳吞没的命运,到那时候也不再适合生存。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可怕?
其实在太阳塌缩成白矮星之前,还有比这个更值得担心的事情。因为太阳在慢慢变热,大约10亿年之后黄浦江的水甚至太平洋的水就会被蒸干,到那时只有南极洲才是绿洲,我们只能跟企鹅生活在一起。然后再过10亿年,连南极的水也蒸干了,这时候地球真的会变成一个光秃秃的……球。我们要不要担心这些呢?
我觉得大可不必。近代科学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人类已经可以登月甚至去火星了,我们还在积极寻找系外行星,尤其是那些适合我们人类生存的,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所说:
生命总是死而复生,总是充满朝气,充满渴望,地球只是它的一个驿站,它终将延伸到浩瀚的星空。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