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白酒为什么被称为百药之首 白酒做药引有什么好

时间:2020-08-03 15:12:26  

   酒在医学上的应用,是中国人对世界医药学的一大贡献。中国古代用酒治病非常普遍,在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中举不胜举。《内经》中有用酒疗疾的内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酒的方剂多达16种。由于白酒具有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健身体等多重作用,因此被誉为“百药之首”。

  中医认为,白酒归心、肝、胃、肺经,功效舒筋活络,止痛散寒,温通经脉,振奋阳气,缓解疲劳,引行药势等作用,用于风寒湿痹,筋脉痉挛,且有导引其他药物到达病所之功,《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酒的药用之道。

  但是这里要说的是,虽然很多人认为酒性为温热,但实际上白酒性是寒的。

  酒在医药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溶媒。很多药物的有益成分,用普通方式难以获益,而酒作为有机溶剂,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使得人可以有效利用此类药物。再加上酒有导引药物成分运行的能力,因此成为组方配伍中宝贵的引药。而且,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

  《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因为它除了导引药物成分外,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效果。古人说“酒以治疾”,事实上,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但要说的是,古代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设"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设"诸酒"专节。《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也有六处。

  这是因为,以酒入药,多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这也是其他药物很少具备的特性。

  现代研究认为,酒中的乙醇能被人与体氧化成乙醛,然后氧化成乙酸。这种氧化过程可促使体内血液流动加快,脉搏加速,呼吸加快。因此,适量饮酒,可促进人与体胃肠分泌,帮助消化,加强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力,营养肌肤,解除疲劳,增加体温。

  因此,酒的确有着诸多优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故而被誉为“百药之首”。

  白酒来自粮食,中草药同样来自土壤,粮食和中草药有本质的区别,但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中医的说法,酒是药引子,可以行药效!

  汾酒里的竹叶青就是保健酒,可能现在人们喝的不太多。很多人听说这个酒,但多数人可能认为就是茶叶,或者是白酒,但这是一个保健酒,很有文化底蕴的白酒,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而现在的保健酒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劲酒”了,也是白酒为基酒添加各种中药的补酒,受众人群很广泛!

  白酒的好处多多:

  一,可以当活血化瘀。过去跌打损伤肌肉的,血液淤积皮肤发红发紫的,血液流通不畅的,在农村都把白酒倒在碗里,低度白酒的还会在碗里扔一张草纸,点燃之后,用手快速伸入酒碗里,把烧热的酒液搓洗淤积的伤处。

  二,可以当药引子。有些中药要借助白酒的酒力,比如活血的中药,效果会非常显著。白酒当药引子,最常见的就是泡人参酒了,枸杞泡酒了,想必大家都知道。适当饮用,很有效果,比较补气。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