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活百科

法国传教士阿尔芒·大卫与中国动植物文化遗产 | 国际环境英雄传

时间:2024-09-01 06:04:05  
法国传教士阿尔芒·大卫与中国动植物文化遗产 | 国际环境英雄传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https://mp.weixin.qq.com/s/mMxsSQYl-Sfe3_Xun_n4Tg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阿尔芒·大卫(Armand David)是一位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在19世纪的科学探索和传教工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阿尔芒·大卫神父。图片来源:网络(公域)

阿尔芒·大卫于1826年9月7日出生在法国巴斯克地区北部的埃斯佩莱特(Espelette)。年轻时,他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于1848年加入了传道会。1851年,他晋铎成为天主教神父,随后被派往中国传教。

?

1862年,阿尔芒·大卫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近40年的科学探索之旅。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并致力于收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法国正府和巴黎植物园的支持下,他被卫托进行科学考察,以进一步收集中国各地的标本。

?

阿尔芒·大卫在中国的科学考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不仅收集到了大量未知的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一些新物种。其中最为著名的发现之一是在中国四川省宝兴县发现了大熊猫,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欧洲科学界,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发现了许多其他物种,如麋鹿等,其中许多物种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2015年,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长迪亚斯博士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举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会议(IBCOP)系列之“麋鹿回归3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中,称赞麋鹿的重引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史上的卓越的成功案例。图源:绿会档案库

回首近200年前的19世纪,当时,西方世界对大熊猫的认识一片空白。这位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四川省传教时,偶然在一位猎户家中看到了猎来的大熊猫皮毛。他将此经历记录在了日记中,并推测这可能是一种从未被发现过的的新物种。两周后,猎人们又带回了一只完整的熊猫遗体,大卫神父对它进行了详细观察,并再次记下了相关特征。除了大熊猫,他在中国还发现了包括63种动物、65种鸟类在内的许多新物种,为当时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上图: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代表团向时任CBD公约执行秘书长伊丽莎白·姆雷玛女士赠送中国儿童的画作《大熊猫与生物多样性》作品。?绿会融媒·绿会全球环境治理团队

值此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重温阿尔芒·大卫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记录与历史影响,有重要意义。阿尔芒·大卫的科学探索不仅对动物学和植物学领域有重大贡献,也促进了中法两国之间的科学交流和文化交流。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科学家和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对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麋鹿。摄影师:李东明(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获授拳)

?

整理 | Wendy

编辑 | 绿茵

审核 | Maggie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海湿采风】猛禽之巅:小寒大早,北京麋鹿苑观白尾海雕

??修订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美国拜登正府欲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

??围观!活体动植物是怎么被运走的?

??中国绿发会代表参加“宝兴之宝:见证中法文化交流奇缘”活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熊猫、金丝猴双宝文化艺术展

??湾鳄“小河”已成“老河”,当心旅美大熊猫“乐乐”的悲剧重演!

海洋与湿地全球环境治理

微信号:OceanWetlands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