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包括cd选项都不怎么清楚。请教大佬们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题是选错误的选项啊,c和d都是错误的。
对于c选项,一般设计引物的时候,两条引物的退火温度应该尽量相近,这样做PCR时退火温度选稍微低一点的引物的那个退火温度就行。不然的话扩增的时候退火温度不好选,低了的话高退火温度的那个引物容易错配,高了的话低退火温度的引物无法复性到模板上
对于d选项,引物序列与扩增区域中序列的相似度才是关键,引物序列与扩增区域中的序列相似度越高,错配概率越大,而跟引物的GC比没关系。实际上,如果待扩增区域里面GC比很高,那么你的引物GC比越高,反而越容易错配。
话说现在高二生物都这么卷了么,感觉这道题涉及的知识,好多研究生都整得不太明白的。。。
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中,引物的CG(胞嘧啶-鸟嘌呤)含量高并不直接意味着结合特异性更强。实际上,高CG含量可能会对引物的特异性产生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CG配对由于形成了三个氢键,比AT(腺嘌呤-胸腺嘧呤)形成的两个氢键更为稳定。理论上,含有更高比例CG碱基对的引物与模板DNA结合时会更加牢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结合的稳定性,尤其是在较高退火温度下,可以减少非特异性杂交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过高的CG含量可能导致引物更容易形成二级结构如发夹结构或内部稳定配对,这会干扰引物与目标模板的有效结合,反而降低PCR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此外,过高的GC含量还可能使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设置变得复杂,必须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以确保引物有效解离并与模板正确配对,但过高的退火温度也可能影响到引物与模板之间的正常结合。
因此,为了保证PCR的特异性,引物设计时通常推荐将GC含量保持在40%~60%左右的适宜范围,以平衡引物与模板间的稳定结合以及防止非特异性结合和引物自身结构的不稳定因素。在这个范围内,引物既可以有足够的热力学稳定性来实现有效的退火结合,又可以尽量避免因次级结构而降低特异性。
GC形成的氢键比AT形成的氢键强,在高中水平考的就是这个知识点,所以这个题目的出题者认为D是对的。只是解题而已,真正深究起来,高中很多题目的答案都经不起推敲。C选项错误是因为实验中复性温度是确定的,与设置的复性温度差的越远,越容易结合到错误的位置或者不结合,与后面描述的“减少非特异性结合”相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