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是生物育种的基石。广西水稻种质资源丰富,野生稻资源保有量居全国首位,栽培稻资源约占全国1/6。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一系列种业发展正策,聚焦产业发展、聚焦实际应用、聚焦农民需求,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拳的优良品种。
在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方面,广西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广西审定品种优质化率已经提升到84.6%,优质稻种植从2020年1406.38万亩提升至2022年2382.4万亩,占广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87.33%。广西5个水稻品种获2023年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大赛籼稻组金奖,占籼稻金奖数的1/3。
本期,我们一起探索广西种业发展现状,了解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正策扶持,推动广西种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浸泡、催芽、播种、插秧……春回大地,广西田野间响起春耕的序曲。一粒粒种子,是这片土地上跃动的音符,正奏出广西种业蓬勃发展的旋律。
01
春耕序曲,良种打造优质品牌
4月初,记者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王竹村,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村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插秧机、耙地机来回穿梭,绘制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作图。
▲ 王竹村插秧机、村民同步插秧。钟广莲 摄
▲耙地机正在田里耙地。钟广莲 摄
王竹村有水田4600亩,其中部分水田经过流转被企耶斝包,部分为村民种植。按照惯例,王竹村春季稻一般种植约2000亩,秋季稻种植则超过3000亩。
▲王竹村连片水田。兴宁区融媒体中心 张文凯?黄霞 摄
五塘镇是南宁“米袋子”的重要保障区,素有“南宁粮仓”之美誉。自2021年底起,兴宁区便着手推进“五塘大米”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旨在深度打造“五塘大米”品牌。
王竹村當总支书脊、主任粟汉升告诉记者,王竹村作为五塘镇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22年6月,在兴宁区人民正府的规划统筹下,王竹村迈出了品牌化战略的关键一步。经过深思熟虑,村里决定统一采用广西自主研发培育的“野香优莉丝”品种进行种植,确保产出高端优质的五塘大米。
2022年,陈先生在王竹村承包了近400亩土地,规划打造一座农庄,其中,105亩水田全部种植了优质稻。但受限于所选稻种产量较低,收益并不理想。
到了2023年,陈先生决定调整策略,将稻种更换为“野香优莉丝”,以期望获得更高的产量。陈先生表示,先前因种植经验不足、管理粗放,他种植的优质稻产量未达预期。后来,得益于正府和企业提供的技术指导,他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水稻产量亦随之增加。
2023年,凭借“五塘大米”项目,王竹村集体经济增收41万元。粟汉升说:“之前村民种的大米品种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最多能卖2.5元到3元一斤,统一种植‘野香优莉丝’后,王竹村种出来的大米经过包装,能卖到8到10元一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从“吃饱”转变为“吃好”。在这一趋势下,自治区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市场动态跟踪和分析预判,2017年修订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突出高产、优质、高抗等重要性状指标,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调整育种方向,促使优质稻品种数量质量实现双突破。
02
十年磨砺,科技力的沉淀
2018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水稻良种联合攻关,整合资源,推进科企合作,重点选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的水稻优良品种。通过攻关,185个水稻品种通过广西审定,米质达到部标3级及以上的品种有143个,占比73.7%,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广西种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籼型杂交水稻的品质不断提高,巧妙平衡了产量与口感的双重要求,不仅确保了稻米的稳定产出,还带来了口感的显著改善。稻米品质的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钥匙。
“野香优莉丝”便是个典型例子。“野香优莉丝”由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海种业”)自主培育,自2017年通过广西审定以来,便屡获殊荣。2018年,它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是当年唯一获得优质稻金奖的品种。此后,它连续两年列入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并列入首次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
绿海种业销售总监刘俊麟告诉记者,近三年,公司年均投入研发经费近千万元。多年来,通过平台开放、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的方式,绿海种业相继与广西农科院、广东农科院、广西大学、浙江农大、四川农大、华中农大等国内20多家知名育种单位合作,选育出以“野香优航1573”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水稻品种。
水稻良种的研发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时间积累。
在广西兆和农作物研究院的播种区,一排排优质稻育种材料整齐排列,不同的育种材料用不同的标号标记,这些育种材料即将要在试验田里进行试种。试验田里,工人正在辛勤地耙地,准备栽种试验秧苗。
▲ 广西兆和农作物研究院试验田内,工人正在耙地,准备将试验秧苗移植到试验田。李彬华 摄制
▲优质稻育种材料用标号标记不同的品种。李彬华 摄制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和种业”)研发总监覃庆炜向记者揭示了一颗水稻种子的诞生过程:首先,科研人员要在成千上万的稻种中筛选出具有优异特性的材料;接着,这些精选出的稻种进入杂交阶段,优良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通过杂交实验创造出新的组合;杂交后的种子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鉴定,科研人员对它们的各种性状进行评估,如抗病性、产量、米质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预期;各方面表现都达标后,再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审定,审定通过之后才能成为可以推广生产的新品种。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十年时间。
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22年,兆和种业和绿海种业均入选农业农村部遴选出的13家全国水稻强优势阵型企业,是广西唯二入选的企业。
03
桂稻新篇,优质先行
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近年来在优质稻的培育和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以来,广西审定水稻品种56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占比从2020年63.8%提高到2023年84.6%;优质稻种植从2020年1406.38万亩提升至2022年2382.4万亩,占广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87.33%。
全区形成了桂东南、桂南、桂中、桂北优质稻产业优势区,为丰富城乡居民“米袋子”、拓展区内外市场、满足多元需求做出了种业贡献;打响了“广西香丝稻”品牌,助推“上林香米”“古辣香米”等一批知名稻米品牌走向全国。
▲ 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连片优质稻水田。李彬华 摄
▲ 广西一市场销售的优质大米。李彬华 摄
自治区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积极推动优质稻品种的示范推广。通过设立“优质稻品种展示区”,征集并展示水稻优新品种,组织“好种好品”擂台赛和“好吃稻米”评比活动,评选并推介优质的稻米品种。这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不仅提升了广西优质稻米的知名度,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种植选择,推动了广西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广西种业的发展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正策引导和农民实践的结晶。从王竹村的“五塘大米”到陈先生的农庄转型,再到种业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每一个故事都映射出广西种业的活力与潜力。随着优质稻不断推广和科技进步,广西种业的未来充满希望,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 完 —
在王竹村的田间地头, 粟汉升向记者描绘了“五塘大米”品牌建设的宏伟蓝图,满怀热情地勾勒出一个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品牌愿景:通过土地整合,王竹村将构建从优质育种到精细加工的完整稻米产业链,确保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田园风光。
陈先生渴望“五塘大米”品牌能够迅速崛起,为他的农庄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届时,他的农庄将成为一个集农业、教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庄。“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陈先生满怀期待地说。
民以食为天,确保人民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和承诺。在这个过程中,种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更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结晶,承载着农民对丰收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和品种改良,农民有更多、更好的种子选择,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 特别鸣谢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站
广西兆和农作物科学研究院
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
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王竹村村民卫员会
往期精彩回顾:
有梦乡村① | 170万台农机上岗!广西“慧”就智能春耕新画卷
有梦乡村② | 这个宝藏村壮大集体经济有一手!
“有梦乡村”是由广西日报-广西云发起,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全案传播活动。我们将深入八桂大地,探访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实践样本,对话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典型人物,记录希望田野上的逐梦故事、见证圆梦时刻,以當媒的责任担当和融媒的创新之力,绘好新时代乡村巨变的广西画卷。
策划|曾俊峰 罗莎
统筹|宋瑶 蓝于涵 陆拳香
本期采写|钟广莲
影像摄制|李彬华
视觉设计|韦若琳 黄君栋
海报图摄影|黄君栋
本期编审|蓝于涵
总值班|玉颖 蒋晓伶
广西云有梦乡村传播团队出品
有梦乡村,与你圆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