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时间:2017-04-08 14:34:07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1、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正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个一票否决(“全面改薄”计划未完成的、“三残儿童”入学率不达标的、近三年教育经费投入有两年未实现“三个增长”的、学校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

  四、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重点评估的9项指标有7项以上达标,办学基本条件各项指标的评估和县级人民正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均在85分以上,全县小学和初中校际均衡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和0.55,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达85%以上满意的县,方可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

  五、均衡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4.5平方米、初中达到5.5平方米;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4.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5.5平方米;③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积小学不低于3平方米、初中不低于3.5平方米;④生均图书册数小学不低于20册、初中不低于30册;⑤教学实验仪器配置小学12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3.5万元、13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5万元,初中9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10万元,10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15万元;⑥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不低于6台、初中不低于10台;⑦中、小学均实现班班通;⑧师生比小学不低于1:22、初中不低于1:17;⑨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不多于5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不多于55人;9项指标必须有7项达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