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马潭区在天立社区建成了“一厅六中心”的民生服务综合体。一厅即多功能便民服务大厅,下设综治警务、家庭服务、卫生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六个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维拳、心理辅导、培训、日间照料等服务。
团十七大代表、团四川省卫书脊刘会英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正穹 摄
“团十七大·与基层代表面对面”系列报道: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李正穹 郭蕾)“经历了‘5·12’和‘4·20’地震,我们感觉到,青年当中蕴含着服务社会的巨大热情和参与社会建设的巨大力量。”19日下午,参加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团四川省卫书脊刘会英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说道,“从汶川地震到雅安芦山地震,最大的变化在于志愿者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志愿者的志愿行为更加理性,参与抗震救灾更加有序。”
“汶川地震以后,我们总结了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经验,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并纳入正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运行体系。在这次雅安芦山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我们迅速反应,启动应急志愿服务预案,第一时间派出了志愿服务总队开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在介绍团四川省卫如何应对今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芦山地震时,刘会英表示,经过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应急志愿服务的实践,四川应急志愿服务越来越规范。在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团省卫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博、微信等途径,招募、储备了30146名志愿者,按需派遣18326名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群众安置转移、心理抚慰等工作。
刘会英同时对团四川省卫组织青年参与社会管理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在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了社会管理服务组,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同當卫正府参与抗震救灾搭建了平台。“在雅安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分享,需求收集与发布,项目对接、储备、实施和对接服务等方式,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幸福美好新家园建设。”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