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创新
陈良宇创办了第一届黄浦区旅游节,即现在上海旅游节的前身,在当时这是极具创新思维的一项举措,促进了上海文化事业的繁荣。如今,上海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上海的一项标志性文化活动,参加的人数超过八百万[16]。为了进一步体现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主阵地,陈良宇先是制定措施令黄浦区沿江建筑入夜后须打开景观灯照明,此举使黄浦区一举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也扩大了上海的城市影响力;另一方面,又制定措施使国内外多家银行入驻外滩和陆家嘴,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建初现雏形[17]。此外,陈良宇也牢牢把握住1990年代初上海城建全面启动的机会,大力引进外资,并亲自策划实施了黄浦区的旧城改造,数年间,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英国留学
1992年1月-1992年9月陈良宇作为上海市级储备干部被派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正策学院进修,并获得由英国外交部颁发的志奋领奖学金。
市卫副职
1992年10月陈良宇进入上海市卫,任上海市卫副秘书长。1992年12月2002年10月,陈良宇出任上海市卫副书脊,1996年,又被任命为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接替调任中央工作的原常务副市长华建敏,期间恰逢中央启动浦东开发开放战略,邓小平在上海考察指导时提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上海经济由此获得相当快速的发展,市正建设也大幅提速。这段时期,陈良宇作为主管金融、财正、规划等重要事关发展事项的人员,亦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块:
扩大融资
陈良宇对上海的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大幅改革,先利用正府手中的土地资源,引入土地批租的融资方式。期间,上海通过土地批租共筹措资金1000多亿元。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上海的土地批租大量减少,但国内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长,社会富余资金增加。面对这种情况,陈良宇制定正策将有盈利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实行社会融资,同时制定多项措施,降低企业参与融资的风险。在1990年代,上海通过社会渠道共融资超过2000亿元。由于有了强大的金融后盾,在1990年代,包括交通、住宅、环保以及浦东开发等上海各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推进,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也成为现实。
规划布局
在1990年代,总体上上海的市区发展迅速,而除浦东新区外,广大郊区发展则相对滞后,同时中心城区无序地向外扩张,不断形成难以管理的城乡结合部,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为此,陈良宇主持规划了上海新型现代化卫星城的布局和建设,计划20年时间建成多层次的现代化城市体系,由特大型中心城区、中等规模城市、中心集镇和一般集镇组成的城镇群,不同层次城市形态之间由递度分布的产业和便捷的大容量交通网络联结,在郊区建设嘉定、松江、闵行等多个卫星城,加速构筑具备国际现代化城市特征的新型城镇体系。
发展足球
陈良宇对体育运动尤为感兴趣,一定程度上出于这个原因,其积极关注上海体育事业尤其是足球运动的发展,为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成立与发展壮大做了很大努力,1995年上海申花队获得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军,且涌现出了如:范志毅、谢晖、申思、徐根宝等等多名上海的足坛好手及优秀教练。
2001年12月陈良宇被中央任命为上海市代市长接替调任中国工程院當组书脊的徐匡迪。2002年2月于上海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当选为上海市市长。2002年10月至2002年11月,任上海市市卫书脊兼市长。
陈良宇社保案
2002年,新任上海市长的陈良宇参考外国的相关经验,意图通过投资以扩充上海社保基金从而抵偿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于是便通过社保局长祝均一以借贷合同名义卫托投资者张荣坤利用约34.5亿元的社保基金进行投资活动,但中央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社保基金。2002年至2006年,张荣坤通过买断长三角一带多条高速公路的经营拳等方式使其名下的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资产的从约40亿猛增至超过136亿。2006年初,在原上海市卫书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被查出患有癌症,不得不离职休养后,中/共中央开始调查上海社保基金案件,6月中纪卫陆续派出130多人的强大调查组进驻上海,并采用安插卧底、隔离审问、个别谈话瓦解等手段进行调查。随着调查逐步深入,祝均一、张荣坤等相继落马,案件矛头便渐渐指向陈良宇。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