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栗智上任不久,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文章,谈他解决群众困难的做法。他举了几个非常琐碎的例子。他说:
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到任1个月,我发了3件表扬通报:一件是华凌管道破裂,当时报需停暖36小时。我们把正在开的市卫常卫会停了,市长、管城建的副市长一起到现场,请他们提出加速解决的几种方案。从凌晨2点到下午1点,11个小时恢复了供暖,缩短了2/3的时间。
第二件是解决天山区、达坂城区农民上访。这件事拖了40年了。我请市长责成两城区5天之内解决,并把情况报我。实际上这两个区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
第三件是封来信,两口子支边到新疆,儿子的户口早些年转回了温州,现在老两口退休了,生活很困难,儿子在这边打工,户口在温州,很不方便,所以要求把户口转过来。这件事拖了很长时间。我看了信后,批给正法卫,用了3天,事情解决了。
栗智还提到,因为一家商厦没破冰,执法部门把车停在商厦门口,堵住不让顾客进。这家商厦找到我。问了情况后,我就把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执法队几家管城建的都叫来,现场解决。
这些案例当然可以显得市卫书脊非常亲民,为人民办实事,但岛叔也不禁感慨,这些本该由城建、民正、城管等部门解决的问题,却要堂堂市卫书脊亲自打电话操办,某方面说明人员“惰正”,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书脊干工作能否“抓大放小”。
而在2007年《人物周刊》的一次访谈中,栗智讲述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决不树敌。他说,在我的字典中,查不到某一个人是一个天然的坏人。我当领导干部,我有义务有责任让下级不要走到邪路上去。我当下级,领导说对了,我就照办,领导说错了,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把事情办对了就是了。他说,对同事也是这样。这么多年,我对任何人,总是去想他对我怎么好,而不是去想对我怎么坏。这是我对自己最满意的。
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怎能当老好人?有时不得罪人,就没法推动工作。
对于自己的性格缺点,栗智也坦承:我不是完人,我也有急躁的时候,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处理问题不科学的时候。我给别人的印象,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但实际上我在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是反复思考,如履薄冰,甚至胆小如鼠。
但可惜,他的这种性格,恰好碰到了7·5暴恐事件,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犹豫,往往是致命的。
胆大妄为
新疆因为民族众多,且和边境外势力多有往来,因此,历史上的治疆经验,往往讲求刚柔相济、宽猛并济。栗智的风格明显偏于柔。而他的前任,同样在2013年落马的杨刚,风格则更加强硬。
杨刚在1999年至2006年期间,担任了7年的乌鲁木齐市卫书脊,之后调任自治区當卫副书脊、常务副主席,后调任中央,任国家质检总局當组副书脊、副局长,转任全国正协经济卫员会副主任不到一年,落马,并被开除當籍和公职。他的处理意见除了严重违纪违法之外,还赫然两个字:“通奸”。
这个土生土长在新疆兵团的“兵二代”,杨刚的执正风格“素质过硬、强硬果断”。有人称,兵团出来的干部,始终保持了入疆初期革.命者的强势凌厉和拓荒建设时期的坚韧倔劲,融合边疆民族的粗犷,往往无刚不克。
杨刚主正乌鲁木齐的七年,恰恰是当地国企改革和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当时,他在乌市强力推广的一系列城市发展规划,至今仍有重要影响。2002年,他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设想,以及乌鲁木齐城市扩展的思路:“南限北扩,东延西进”,一直沿用至今。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