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金边12月28日电 题:香港共享基金会如何助力促进“丝路心相通”?
——专访公共卫生专家、香港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
作者 杨强 黎海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人方和民间机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持续打造一批标志性、旗舰型民生合作和人文交流项目,使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民众,有效促进共建国家民心相通。香港共享基金会在柬埔寨、老挝、吉布提、塞内加尔及毛里塔尼亚5国实施的“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是其中典型案例。
近日,香港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教授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基金会运作管理机制,分享基金会开展海外医疗人道援助的“亲历、亲见、亲闻”,解读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主要挑战,以及在时代大背景下基金会未来的全球化工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香港共享基金会发起和成立的初衷是什么?作为非人方社会组织,基金会奉行的价值理念和管理机制有何独特之处?
陈英凝:共享基金会于2018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家非正府、非牟利、专门对外、自主执行、非拨款式的医疗人道援助组织。基金会成立初衷是为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积极开展海外医疗人道援助,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贡献香港力量。
陈英凝教授到基金会柬埔寨项目点波罗勉省的医院与病人交流。香港共享基金会供图
香港共享基金会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和丰沛的人才资源。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民间机构在海外开展医疗人道援助活动相对活跃。香港共享基金会希望借助“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凝聚各方力量,到相关国家执行医疗及公共卫生项目。
要实践民心相通,医疗人道援助项目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共享基金会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民间慈善组织,团队成员来源广泛,他们长期坚守在世界各地,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同时,基金会还聘请为数众多的项目国当地雇员协助开展工作,他们大多曾有留学中国的经历。
陈英凝教授及基金会的顾问、同事及实习生一同聚在柬埔寨波罗勉省基地。香港共享基金会供图
中新社记者:共享基金会选择与柬埔寨等国家合作开展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是基于怎样的考量?目前取得哪些成果?
陈英凝: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是共享基金会的旗舰项目,主要帮助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老年白内障患者。
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疾病,是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可逆转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但在很多国家,目前针对老年人的公共卫生项目少之又少。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大量白内障病例积压。共享基金会希望通过为相关国家民众提供免费治疗手术,帮助当地患者重见光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共享基金会奔赴10多个国家,考察开展人道救援及公共卫生人道援助项目的可行性。2022年起,基金会先后在东南亚的柬埔寨、老挝,以及非洲的吉布提、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5个国家实施全国性或部分地区援助。这些国家公共卫生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难以应对数量庞大的白内障患者。
共享基金会计划从2022年至2027年在前述5个国家完成37500个免费复明手术,协助当地全面消除因白内障致盲积压病例。迄今为止,基金会项目团队与福建、山西、黑龙江、广西等地医疗机构通力合作,在5个项目国累计完成超过8000个免费白内障手术。
柬埔寨项目在距离首都金边钞斕约3小时的波罗勉省进行。基金会期待在3年内消除该省近1万例因白内障致盲积压病例。近期,基金会与波罗勉省别良县卫生部门持续加强合作,优化流程安排,完成数百台手术,目前暂时难以找到新病例,这是基金会在柬埔寨项目的一个里程碑。
陈英凝教授在柬埔寨项目启动仪式中为病人揭开纱布。香港共享基金会供图
老挝项目亦已完成约3000个免费复明手术。基金会项目团队于今年11月迁移至琅勃拉邦,继续帮助更多白内障患者。
陈英凝教授在老挝项目启动仪式中为病人揭开纱布。香港共享基金会供图
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共享基金会是唯一在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发言的香港特区机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