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头条说#
融创终于得救了,“孙大圣”孙宏斌,又一次从“五行大山”之下腾空而出,引发世人的惊呼。
10月5日,融创发布公告,中国香港法院当日召开聆讯,批准了公司提出的境外债务重组计划。
这意味着融创中国,成为国内首家扫除境外债务重组障碍的港股房企,聚集在孙宏斌头顶的阴云,终于有了一丝透光的地方。
然而国内另外一个民营房地产企业巨头恒大,却在中秋节前迎来了许老板被抓的消息。
同为“暴雷”的民营房企老板,为何孙宏斌可以重新站起来,而许老板却身陷囹圄?
2021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以恒大为首的民营房企首先传出雷声,“许老板欠了2万亿”的传闻不胫而走。
一时间市场上风声鹤唳,投资人捂紧口袋,买房人谨慎观望,房地产行业陷入寒冬。
融创作为头部民营房企,自然也无法幸免。
根据融创发布的财报,2021年融创亏损幅度接近400亿元,是公司有史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
2022年4月,融创因为未发布财报,股票遭遇港交所停牌。
2022年5月,融创发布公告称,不会支付4笔优先票据利息,在寻求债务整体解决方案,融创暴雷成为从传闻变成事实。
截止2022年底,融创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为685.3亿元,并导致借贷本金1518.0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
业绩大幅亏损加上债务暴雷,孙宏斌和融创岌岌可危,面对困境,孙宏斌对投资人承诺,要在2023年让融创回归正常经营。
虽然孙宏斌在地产圈内一直有“孙大圣”的美誉,但是上千亿的债务如同五行大山,沉重地压在孙宏斌身上。
并且,国内地产市场整体降至冰点,如此沉重的债务,让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这一次孙大圣还有没有神通?
孙宏斌没有让大家失望。
2023年1月,融创160亿元的境内债展期通过,4月13日融创股票复牌,9月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高票通过。
10月5日,香港法院批准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为融创的重组之路划上句号。
可以说,融创能够穿越“黑色500天”,离不开创始人孙宏斌的努力,没有孙宏斌,融创也许早就垮了。
融创能够迎来今天的结局,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是细想之后又在情理之中,原因很简单,孙宏斌不是许家印。
同样面对危局,许老板一边高调表示要积极复工“保交楼”,一边却通过“技术性离婚”逃债,并且试图通过在美国的破产保护,保证境外债拳人优先受偿。
恒大的境外债拳人,说到底还是许家人,许老板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有人会问,融创不也申请了境外破产保护吗?
的确,融创也在美国申请了破产保护,但是融创的破产保护是为了在香港的债务重组铺路。
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融创的美元债受美国纽约法律管辖,必须要获得美国法院的认证,重组才能继续下去。
所以融创申请破产保护,最直接的目的是要搞债务重组。而融创债务重组为何能够通过?
最核心的一点是,孙宏斌以个人财产做了无限担保。
也就是说,如果融创欠的钱还不上,孙宏斌的财产要拿出来还钱,到时候孙大圣的财产基本也就会被清空了。
有人会问,孙宏斌是融创的老板,这么做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其实不是,根据法律规定,融创作为上市公司,公司股东只在股份的范围内承担有限的责任,并不能追及到股东的个人财产。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地产商暴雷之后,老板都选择躺平,因为公司倒了,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
比如许老板,恒大2万多亿的债务,他完全可以拍拍屁股不管,如果恒大破产了,那搞破产清算就行了,公司的事情,和许某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这也是为何在恒大暴雷之后,许老板只在前期象征性地出售了一些财产,应付了一下之后就不再有什么动作了。
孙宏斌以个人财产为公司债务做担保,一方面让债拳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看到,孙大圣和融创共进退。
这也让地产圈内的人不得不佩服孙宏斌的果敢,称他一声“真汉子”。
可以说,孙宏斌和许家印,是目前国内民营房企两个完全相反的典型,市场也对两个人的表现给予了不同的反馈。
融创自9月宣布债务重组方案获得通过以来,股价一路上扬,而反观中国恒大的股价,几乎是跌无可跌。
当然,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说融创已经完全走出危机,还为时过早。境外债务重组之后,还有更大规模的境内债要解决。
孙宏斌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后续还有一系列问题要处理。并且目前国内地产市场尚未回暖,融创依旧面对着复杂艰难的环境。
孙大圣在对债拳人负责的同时,还必须要对融创的购房人负责,保交楼仍旧是融创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给市场和客户信心,才能让融创恢复造血功能,最终走出阴霾。
现在时间已经有了,接下来融创要怎么做,就要看孙大圣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