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代,双方领导人都必须有着“执剑人”那样的不惜毁灭世界的坚定决心,世界随时距离毁灭只有半小时(洲际导弹抵达目标的时间)
虽然打击叙利亚可能确实是特朗普的决策,但这件事情的道理却是一样的。特朗普要让全世界知道,在他当选前,全世界正治家所担心的他的“不可预测性”已经成真了。
在刘慈欣小说《三体》里,塑造了掌握两个世界命运的“执剑人”,而“执剑人”的关键因素是“威慑度”。“为了生存不惜一切”的前特务头子韦德的“威慑度”就被认为是一直停留在最高,随时准备“按下按钮”。根据三体人的推算,人类如果选择这么一个人出任“执剑人”,就可能赢得学习吸收先进科技最终翻盘的机会。与之相对,“圣母“程心的威慑度就很低,一旦她成为”执剑人“,三体人就毫不犹豫发起行动,转眼间获得全面胜利。
按照《三体》小说里外星人观察地球的逻辑,特朗普是一个合适的“执剑人”,奥巴马不是。或许这是奥巴马对于这本小说颇为着迷的原因。
小说当然毕竟是小说,但回顾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此人究竟有没有按下核按钮的魄力,至少美国鹰派人士都是质疑的。某种意义上, 他因为说要销毁核武器而得的那个诺贝尔和平奖,也不算是完全虚假。毕竟能说这话的美国总统,他还是第一位。
 今天的第七舰队如果要使用战斧打击朝鲜,一次性齐射导弹数量可以达到600枚
然而这样的一个总统,符合美国的需要吗?或者说符合美国主流民意吗?
关于这个问题,如今加利福尼亚州的“白莲花”和得克萨斯的“红脖子”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小说毕竟是小说,“白左”意识形态毕竟不可能成为全民普遍的共识,而且2016年美国大选证明,“红脖子”意识形态仍有生命力。
特朗普能上来当总统,支持他上来的那些美国人不会希望再看到奥巴马这样“好好先生”的国际形象。他们想要的是“好斗的公牛”,特朗普就得让他们看到自己这一面。 9/12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