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力铁三角,从左到右为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
和宫崎骏一样,高畑勋也非常喜欢中国动画。两人一拍即合,经常一起欣赏苏联和中国优秀动画。
他们对《铁扇公主》、《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崇拜得五体投地,认为只有在红色中国的体制下,才会有这样的艺术水平极高的动画作品。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品《小蝌蚪找妈妈》
1971年4月,宫崎骏跟高畑勋等人集体辞职,跳槽到A-Pro公司。
巧合的是,他大展拳脚的第一部影片就含有中国的代表性元素:熊猫。
1972年,中日刚刚恢复邦交,中国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在日本掀起一股“熊猫热”。
借此东风,高畑勋推出了动画短篇《熊猫父子》和一系列续作,在该片中宫崎骏亲自担任原案、脚本、原画等多项工作,可谓是第一次能够完全体现宫崎骏的艺术风格的影片。
而后来那个带给我们无数温暖与快乐的可爱的动物龙猫,正是由这对可爱的熊猫父子改造而来。
《龙猫》和《熊猫父子》画面对比
1973年两人再次跳槽,一起合作了多部影片,宫崎骏的卓越才能也渐渐显露。
1978年,由宫崎骏任总监督和人物设计的26集TV版动画片《未来少年柯南》播出,受到了一致好评。
次年,他又推出了自己执导的首部电影动画《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该片在每日电影评选中获奖,片头的汽车追逐战被斯皮尔伯格誉为“电影史上最完美的汽车追逐战”,但却意外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最不像鲁邦三世的鲁邦三世电影”
处女座大惨败的宫崎骏再也接不到片约,但他没有气馁,四处自荐新作,其中就有《幽灵公主》、《龙猫》后来成为影史经典的的剧本。
可当时的日本,科幻题材影视作品正大行其道,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有股子泥巴味儿”,无人问津。再这样下去别说做动画,连生计都会成问题。
而在人生最低谷拉了宫崎骏一把的贵人,也是一个对中国充满热爱的人。
1982年,宫崎骏为维持生计,在德间书店的杂志上连载《风之谷》,颇受好评。在主编铃木敏夫的介绍下,他结识了德间书店集团创始人德间康快。
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张艺谋的电影《菊豆》和上世纪大火的日本电影《追捕》。这些影片投资和引进背后,都有这位坚持和平主义的日本共.产當人奔忙的身影。
由于他对中日友好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还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里德丸理事长的原型就是德间康快
德间康快慧眼识英才,不但欣然同意出资将《风之谷》改编成动画电影,还决定为出资为他和高畑勋成立动画工作室。
喜欢飞机的宫崎骏随口为工作室命名为“吉普力”。年轻的他或许没有想过,这个玩笑般的意大利战斗机的名字,会和《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一起,成为人类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