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变局,是伊朗所期待,或者说是能被其利用的?主要是被动、主动两方面。
被动方面,是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的这种长臂管辖,可以说是侵犯了除其本国之外,几乎全球所有主要势力的利益。中、欧、日、印、韩,这些工业化国家基本上都会因此受此影响。尤其是中欧,这二者本身实力强劲,在伊朗的利益也十分之深,所以受美国此举的影响也相对最大,愤怒和反对的欲望以及能力也都相对较强。
最关键的是,美国的这种侵犯,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为支撑。国际正治本质是基于实力对比而形成的平衡。在伊朗问题方面,这么多年博弈下来,大家早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默契——既美国非要制裁,大家也拦不住,但必须开个口子,给予中欧等一定程度的豁免。这个豁免,并不是美国愿意心慈手软,而是基于美国与相关利益方的实力对比,得出的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综合系数。
但现在,这个系数被特朗普强势打破。但打破的同时,美国在相关领域的实力,相对于之前并没有增加——换句话说,这种破而后立的新规矩,并不是基于美国与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实力优势对比,而是对其优势力的过度伸长和使用——换句话说,美国过界了。
这就是中欧,尤其是欧洲十分愤怒的原因。本来以你美国的力量,只能逼大家退50步,但你现在偏要大家往后退100步——不然就摊牌。这种做法,不是在搞正治,倒像是在耍流氓!
只不过,美国毕竟是美国。就算它耍流氓,搞力量透支,大家一时间也没办法——毕竟美国的优势还在,中欧虽然不忿,但也犯不着为一件对自己直接伤害并不大的事而跟美国全面闹翻。
只不过,中欧虽然退让,但愤怒和拒绝的欲望并不会消除——毕竟这种退让是不合理的,或者说是超额、过分的。所以但凡有机会,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把局面扳回来。
近两日欧洲的激烈反应,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是过去美国对伊制裁时没有遇到过的。虽然欧洲的这种反应,迄今为止依然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但实际上,已经在一定层面,反映出其之怒气,已经大幅逼近临界点。
而把视野拓宽到全局,在美国全球挑事的宏观北京下,美国的力量透支,同样也会有一个整体限度。美国是可以凭自己的优势来适当透支,但如果透支太多,超过了那个综合系数的临界点,那中欧走投无路,也只能选择不同程度的鱼死网破。
而现在,特朗普在全球做的,就是战略透支。他利用美国的相对优势和多年积威,在多个领域,去强行争取一些超出其力量边界之外的额外利益——伊朗的石油零出口只是其中之一。
这种极限施压,是一种危险的游戏。他有可能成功——通过恶性透支,夺取力量边界之外的额外收益,再将这些额外利益反哺自身,让实力得到增强,进而在这种增强后的实力基础上,构建起新平衡。
但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既其他国家底线被突破,宁愿鱼死网破,两败俱伤。
如果是前一种,那倒也罢了,如果是后一种,鱼死网破的结果,其实美国同样是不愿意见到的。真到那个地步,他就有可能做出一定的让步,免得让这根绷紧的弦正的断了——而伊朗作为美国力量透支的各项领域之一,就有可能被美国拿出来,作为妥协的一个筹码;这样一来,伊朗就可以利用大国之间的这种博弈,渔翁得利,为自己解套。
当然,这只是拖以待变的选项之一而已。而且这种套路太过被动,伊朗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性,只能坐观局势演变——这等于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不可捉摸的天意。所以,等待国际形势变化,固然是可行方式之一,但绝对不是伊朗的首选——或者说不能作为他们的最大指望。
对伊朗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掌握的方法,就是重新拥核。
重新拥核的代价是十分大的。这不仅仅是有可能招致美国以色列的直接打击,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伊核协议》的存在基础将被彻底粉碎。换句话说,一旦迈出这一步,两年后即便是特朗普下台,民主當重新得势,美伊想重新媾和,也都难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