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技提升战斗力的路数大家是一致的,容不得半点邪门歪道。军事演习和新武器的研发是现代军事的亮点,血腥屠戮变成竞技表演,实力较量沦为技艺切磋。军事资源在实战中消耗的比例越来越低,大家的所作所为都在避免真刀真枪,更多依靠提高嗓门和展示肌肉来获取利益。如果不是因为潜在的威胁和零星的战火还提醒着人们,仅从表面看,军事已经变质为高碳和高雅的艺术,军事产业几乎可以归入文化产业了。
尽管俄中印的的经济已经与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接轨,但是三国的军事均保持独立。俄中印都具有很强的军事威慑力量,在战略层面,可以做到以陆防海,弥补海军的弱势,发展太空技术,弥补空军的不足。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军事实力的增强,作为美国单极世界梦想的破坏者,三国展现出的“傲慢”态度令美国集团极为不适。三国不用向美国交保护费,却可以自由参与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这对于美国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但是三国认为这是应得的利益,并筹划制定更有利于自身的规则。所以同样是经济发展和商贸往来,三国背后的军事意义与很多国家有本质不同,而历史上的大国都是这样行事的。俄中印之间也有矛盾和博弈,各自的发展并不是针对美国及西方,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但结果必然是减少西方的利益,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美俄中印四国都不是好好先生。印度是后来者,“逢印必反”或“印度威胁论”还缺乏市场。但在国际上,“逢美必反”、“逢俄必反”、“逢中必反”的大有人在,能获得如此多的反对也是大国的殊荣。美俄中印四个国家之间各种差异极大,却可以归为一类,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大国的地位很难只用精确的经济数据或者制造业水平来衡量,有时候只能用笼统的综合实力来概括。
大国有大国的逻辑和行为,可以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可以是改变者。当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时,就会有改变规则的举动。大国有一己之私,也有国际担当。在外人看来,每个大国都有所谓的双重标准或者多重标准。其实不管什么具体标准,目的都是综合考量后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才是一条最通行、最根本的标准。面对强者,弱者如果想保持真正的独立,需要提高安全成本的支出,这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小国削弱独立性,依附大国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当然幸福与悲哀也就经常不能自主了。大国在地区拥有强势,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正义。以往当大国发生冲突,谁拥有更先进的综合技术,谁的实力更强,就会显得更正义一些。现在大国间都不能形成绝对强势,完全压倒对方。彼此在利益分配上会出现妥协合作,各自的正义也会得到修正。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表明全球化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避免大战的同时,也避免了个别军事强国多占多得,促进了全世界利益分配的公平性。
不随他人之言,我的命运我做主,大国只能自己当自己的救世主。美俄中印可以做到各自为正、相互制衡,而且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经济的相互渗透,制衡的作用愈发明显,也带出了更大的合作空间。世界各国和地区正在摸索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这一过程中,大国要学会适应,小国也要学会适应。现在世界人口众多、国家众多,国际关系看似复杂,其实可能是历史中最简单的。因为地理空间已经接近穷尽,主角又很少,再加上核武器坐镇,因争夺利益导致的正治冲动不能突破军事和商业的限制,各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很难付诸行动,所以造成国际关系很难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数。
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不仅要为本国谋利,美俄中印还是历史传承中形成的大文化圈的代表,所以也要为地区谋利。从趋势看,俄中印三国合作,在全球尤其是欧亚大陆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美国影响力的减弱也是趋势之一。这种演变存在竞争和博弈,但不一定要以胜负论,而更像是自然生态的恢复,最终要为全世界谋利。一个大文化圈如果阶段性没有大国当领袖,最容易出现乱局,突出的例子是伊斯兰世界,因为其他各国找不到一个可以对地区安全负责的国家作为谈判及合作的对象。
世界正局形成多极化很重要,各大文化圈有一个负责任的代表也很重要。大国维护地区长期稳定,不时显露霸气,有收益也有付出;小国处于弱势,左右逢源,有收益也有付出。复杂的国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一样,有时候用经典力学就可以解释,有时候则要用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来解释。无论如何,谁都不能违反这些规律。用生物学来理解可能更直观,就是一个由大家共同组成的正治生态圈。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