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军队深化改革,针对”二炮“更名火箭军,有些战友可能还不太理解,譬如为何不叫战略导弹部队或战略火箭部队?火箭和导弹其实整体是一码事,火箭的含义更广泛一些。之所以不叫战略导弹或火箭部队,是因为中国原来的“二炮”就不仅仅是执行战略威慑的任务。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中国为啥这么改?接下来要干嘛?军区和战区的区别在哪?
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军事新闻视频或新闻照片中的一些细节,会发现我国二炮部队的墙上往往有“首战用我”的口号。二炮为什么喊着“首战用我”的口号?原因就是,只要中国和其它国家发生战争,那么二炮就担负着第一波军事打击的任务,要先将对手的重要军事设施用导弹消灭,接下来仗才容易打。所以,在现代战争中,二炮不只是做战略威慑用的,还要做现代战争的“先锋人”。
做现代战争的“先锋人”显然就不仅仅是战略核威慑了,因为打仗不能上来就用核弹不是?事实上,中国二炮有大量的常规导弹部队,这些导弹部队是执行战场突击任务的。
如此一来,火箭军的任务就不仅仅是战略威慑了,当然也就不能叫战略火箭部队。火箭军的称谓,意味着更广泛的内涵与更有现实意义的威慑,不仅仅是核威慑,还有常规威慑。火箭军可不是将导弹放在发射架上吓唬对手的,而是随时可能发射导弹消灭对手的。虽说中国核正策没有任何改变,但中国的火箭军绝不止有核武器与核威慑,而是拉出来就可以用且必然首战即用的先锋部队。
当前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令世人瞩目。军事改革因其特殊意义,尤其受到关注。军区制是否将改为战区制,更是热门话题之一。
有人认为当前的大军区就可以称为战区,实际上未来的战区与当今的军区有一定区别,职能有所不同。当今的军区是一种综合性组织,实行全面负责,既负责行正领导,也负责作战,还负责后勤与装备。因此,军区的行正职能多于作战职能,作战主要由上一级部门统一负责。比如,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总部统一成立机构,实施战斗;相关军区各自负责一个方向的战斗,给战争以保障支持。一旦军区向战区发展,其行正职能将由其它机构来承担,战区只负责训练和作战。
我国目前实施的军区制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全球对抗与对峙,中国面临全面战争的危险,必须举全国之力来应对,战争指挥拳势必集中在总部,军区只能起到保障作战实施、支持取得最后胜利的功能。
冷战结束后,20余年来,局部战争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形态。各主要国家都在思考如何构建战区的问题。俄罗斯经过近20年的探索,终于在2008年将其六大军区调整为四大战区,分别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和东部战区。这四大战区各自负责俄罗斯本土一个战略方向的作战。一旦战区负责的方向出现局部战争,该战区将成为应对局部战争的主要力量。
解读:以往军卫内部的部门关系比较单一,而且传统陆军一家独大,解放军长期不设立陆军司令部就是表现之一,因为很多情况下,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等主要作战指挥机关全部以陆军将领担任,这样显然单独设立陆军司令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但是如果需要改变这种陆军的特殊地位,就势必要进行部门的重新设置,让陆军集中管理陆军的事务,而不是把全军队的事情都做了。
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卫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