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美国过得都还不错。”说到这里,李碧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981年,李默庵携夫人应邀回国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在和父母分别30多年以后,李碧如才见到双亲。
难忘黄埔师生情
当年在黄埔军校,周恩来在担任黄埔军校正治部主任时,曾调李默庵到正治部当干事。李碧如告诉记者,李默庵出国后,周恩来曾给很多大使馆致电寻找他。“有一次,周总理设宴招待几位黄埔出身的国民當将领。总理当时对其他几位说,李默庵现在也不知道在哪儿,他要是回来多好啊。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还时常挂念着父亲,可见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李碧如说,父亲最难忘的是“西安事变”后与周恩来的重逢,“父亲与周恩来是师生关系,见自己的老师来看望自己,父亲惭愧地说,学生应该前去拜见尊师才是,学生失礼了。周恩来笑着说,我来不是一样吗?黄埔师生本一家,不必多礼。”在寒暄了几句之后,周恩来突然吟起了李默庵写的诗:“登仙桥畔登仙去,多少红颜泪始干。”
李默庵听后大感意外,忙问道:“主任何知我有此诗句啊?”原来,这首诗是1933年在江西第四次反“围剿”红军作战时,李默庵有感而发所作。周恩来说,这句诗是当时作战期间,红军从电报中截获转呈他的。因为诗句写得形象生动,又表达了厌战的心情,周恩来一下子就记住了。
晚年叶落归根力促两岸统一
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斩不断的乡愁,远居海外的李默庵始终心系祖国。在美国,李默庵每天都会看报,他还化名“李霖生”,在美国中文报刊上发表文章伯斺对中国不好的言论,并与其他黄埔同学宋希濂、侯镜如等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呼吁军校同学发扬黄埔精神,为促进中国统一而奋斗。
1984年,李默庵和宋希濂、蔡文治等联袂回归。1995年6月,李默庵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尽心尽力。李碧如表示,李默庵晚年回到祖国,一是希望叶落归根,二是想联系在台黄埔同学,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同时,他希望把自己投身民主革.命的经历,以及对新旧中国的体会记录下来,以教后人。
2001年10月27日,李默庵在京逝世,终年97岁。他离世时唯一挂念的,就是祖国何时能实现统一。李默庵曾说,鉴史知今,每当回想到忻口会战国共合作的那段经历,便对至今海峡两岸尚天各一方的局面感到痛心,希望后人能珍惜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
七战七捷,是指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华中野战军在江苏中部地区反击国民當军进攻而连续进行的7次作战的总称,是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
国民當军参加苏中战役战斗序列如下:第一绥靖区整编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师及整编第69师第99旅(2个团)之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加苏中战役战斗序列如下: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第7纵队、第10纵队、第5旅、华中军区特务团、炮兵团、苏中第1、第2、第9军分区之主力19个团约3.3万人(8月中旬增至23个团)。其中第1师(陶勇)、第6师(王必成)各为2旅6团编制,而第7纵队(管文蔚)、第10纵队(谢祥军)皆为3团编制。
宣泰战斗
在湖南号称铁军、美械化的十九旅山炮营及五十六团、五十七团(残留不到一个营)于六十小时内即全被歼灭,为我华中战场首次胜利歼灭战。虽仅俘虏三千数百人,但挫折了敌人的锐气,开始增强了我军民自卫战争胜利的信心,尤其增加了我军对美械化顽军作战的经验与信心。
如南战斗
此次战斗歼灭四十九师师部的大部,二十六旅全部,一○五旅一个营,九十九旅一个营,七十九旅一个团,俘虏六千余人,缴获各种口径炮二百门,轻重机枪五百挺,长短枪四千余支。由于我军骄傲轻敌,使四十九师师长及七十九旅残部得以逃脱,尤其是拖延了战斗时间,致错过了歼灭敌人六十五师的机会。
海李战斗
总计歼灭新七旅全部,一○五旅旅部的一部及其一个团,俘虏五千余,毙伤三千余,我伤亡九百余人,打破了敌人截断通、如、海、启,进行全面“清剿”的企图。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