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军事资讯

激光是什么原理 中国死光a激光武器威力多大

时间:2019-04-11 11:52:40  

  我们先来了解下原子是如何发光的

  在原子当中,外层轨道运行的电子的能量比内层轨道的更大。而量子力学效应使电子只能出现在有空间间隔的轨道上,而不能出现在两个轨道层之间。注意,这里之所以说轨道层,是因为电子实际上并不是以环状的方式绕原子核旋转,而是随机出现在轨道层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并不能确定电子下一刻会出现在轨道层的什么地方,只能知道它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概率(注意:电子在第二层以上的轨道层[能级]上的分布概率并不是均匀地,而是符合波函数)。

  上图:氢原子唯一的那个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概率分布。

  当电子从光(光子)或热(声子)吸收能量时,它接收了能量,动能增加,就不能呆在原来的电子层了。它会想出去“发泄”一下,于是就神秘地从原来的轨道层消失,然后突然出现在更高的轨道层上。但是在外层轨道上还是会“想家”的,于是那个电子“发泄”出一个光子之后,就又神秘地回到了原来的轨道层,老老实实地呆着了。因为电子这种“发泄”而产生的光辐射被称为“自发辐射”——这是导致原子光谱发射线和吸收线的原因。[头条·小宇堂—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但请注意,上面所说的“自发辐射”的光子的光波相位和方向都是随机的,因此,由许多同类原子构成的材料因为吸收了能量然后“自发发射”出光子会形成有一定光谱宽度限制的辐射(以某一个波长的光为中心)——也就是单色光。但这些光子并没有共同的相位关系并且辐射的方向是随机的。这是荧光和热辐射的根本机制。产生单色光的根本原因,是电子“发泄”(术语叫做“跃迁”)时,总是从特定的轨道调回到原来的轨道,所以发出的光线的波长都是基本一致的,这个波长就叫做此原子的特征波长,而这个波长对应的光波的频率叫做特征频率。

  总结一下就是:原子接受能量之后会向周围辐射出特征性的单色光。

  激光是由“受激辐射”产生的

  外部的电磁场(例如一束光)可以影响原子的量子学状态。

  当原子中的电子从低能级的电子层向高能级电子层跃迁的过程中,实际上电子会进入某种过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从一个只有负电荷的电单级粒子变成某种“电偶极子”(同时具有正负两极),并且会响应于与其特征频率一致的外部电场(例如入射的光子),于是此这个还没有开始“发泄”电子被那“闯进来”的光子“带坏了”,变得跟这光子的某些特性一致(术语叫“谐振”),然后这电子还接收了入射光子的能量,迅速跃迁到位(比原来快得多),立即开始“发泄”。但跟以往不同,电子这次“发泄出来”的光子的方向和相位都跟入射的那个光子完全相同。结果大量相同的原子在同一束光的照射下都释放出与入射光方向完全一致的光子,汇聚成了一大束平行光——激光。

  由于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外来光束来激发原子发出激光,而且还需要增强最终获得的激光的强度。于是科学家们发明了“光学腔”这种设备巧妙地来产生激光。光学腔又叫“激光腔”或者“光学谐振腔”——就是置于两面对射的镜子之中的发光体(术语称为“增益介质”,因为发光管中通常装了能够发出单色光的物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等离子体)。如此,被充电的“增益介质”不断地在自己产生的“激光”的照射下不断地产生新的激光,并且两面镜子将光线不断叠加增强,只要输入的电功率足够抵消激光在镜子间反射的消耗以及“增益介质”散射光的消耗,那么就可以向外输出激光了。

  总结一下,在外来与特征频率一致的光线的激发下,原子可以释放出与外来光线方向和相位一致的辐射,这叫做“受激辐射”。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在“光学腔”中不断汇聚和增益,可以最终稳定地输出激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