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上虽然相差不大,但在现实中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人类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弹是美国在1955年常春藤行动中爆炸的一颗当量约为45万吨TNT的原子弹,而人类威力最大的氢弹是1961年苏联试爆的沙皇炸弹,其当量达到了惊人的5000万吨,两者的实际差距达到了111倍。
(左边为氢弹蘑菇云,右边为原子弹蘑菇云)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呢?主要是因为裂变材料存在临界值,铀235低于15公斤,钚—239低于5公斤都不会发生裂变反应,也就制造不了原子弹。同样的,如果核裂变材料集中堆积超过一定重量,则会引起自发链式核裂变反应,有自爆危险,理论上人类目前能够制造的原子弹的最大上限约为80万吨TNT当量,但是谁也不敢尝试,因为太过危险,所以50万吨已经是金字塔尖。
除了临界质量外,原子弹还有一个先天不足,那就是转换率太低,不管是枪式结构还是内爆结构,核材料的裂变转化率都很难突破20%。日本广岛爆炸的小男孩原子弹内部装有60千克铀235,最后成功裂变的只有约700克,转换率只有约1%,而核聚变在理论上的质能转化率则能达到裂变的4倍以上。所以想要制造出实战化的大威力小型核弹头,想要实现分导式核弹头,必须掌握氢弹技术,而至今拥有氢弹技术的依旧只有五常,其他掌握了原子弹技术的印巴半岛某国终究只是低端玩家而已。
(分导式核弹头)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