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三炸水门桥
从下碣隅里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陆战1师足足走了38个小时,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前面就是水门桥了,那座桥是架在长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钢桥,桥下就是不见底的深渊。如果陆战1师的机械化部队能够通过水门桥,再穿过黄草岭,地势就会变的极为平坦。到了那时,志愿军的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美军的汽车轮子的。
假如志愿军能够炸掉水门桥,陆战1师就只能被活活冻死在长津湖地区。为了抓住消灭美军的最好时机,早在12月1日,20军就派出一个连的精干队伍炸毁了水门桥。12月2日,美军的工兵部队马上利用木料搭建了一座木桥代替通车。12月4日,20军派出的队伍第二次炸桥成功。12月6日,美军又利用老桥的桥墩用钢材搭建了一座钢制车辙桥。紧接着志愿军又组织了俩个排的兵力,利用黑夜作为掩护,摸到了车辙桥下。这次炸药放的更狠,直接把桥墩都炸塌了,
老桥再也不能用了。眼看陆战1师就要被志愿军3个军的兵力堵在山沟子里。美军后勤部门急忙派遣工程师对相关地形进行勘测。日本三菱重工按照尺寸连夜赶制8套M2标准钢木桥组件。再由空军的C-119运输机直接运到了1000多公里外的水门桥附近。9点30分,桥梁组件被直接用巨型降落伞空投到了美军工兵营的驻地。经过工兵营的连夜施工,新的钢制大桥在12月8日4时架设成功。
当陆战1师开始陆续通过水门桥的时候,附近山头的志愿军战士并没有对其进行阻击。虽然史密斯师长感到很庆幸,但也有一丝疑惑。他命令美军一个排立即对水门桥附近的高地进行侦查。当美军士兵登上高地时,看到一百多名志愿军战士,保持着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面对这些不屈的勇士,美军士兵默默的退了回去。
在这里面有一名来自上海的战士名叫宋阿毛,他在遗书中留下了一首诗。“我爱我的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从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黄草岭1081高地
12月9日,志愿军20军60师集结了所有能够战斗的300名战士,在黄草岭1081高地,拼死阻击南逃之敌。可惜的是这300多名志愿军战士没有坚持到26军赶来的那一刻,而是在陆战1师与前来接应的美3师的前后夹击下,全部光荣牺牲。一位退役的美国老兵在回忆录中曾写道:“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投降,顽强战斗到底,全部坚守阵地直到战死,无一人生还。”
正在上船的陆战1师
陆战1师登船
12月12日,志愿军第9兵团在人民军的配合下一路将美陆战1师撵到了兴南港。美军远东空军集中了所有的能够起飞的战机来掩护陆战1师撤退。美军战列舰则直接用400毫米主炮对兴南港外围进行猛烈炮击。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下,美远东司令部动用了109艘大型驳船,运走了美第10军士兵10.5万人,作战车辆17500部,35万吨作战物资。
据战后统计: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减员6418人,非战斗减员7313人,这支美军王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志愿军东线参战部队,战斗减员达43000多人,其中冻死冻伤就有30732人,有的部队冻伤比例甚至达到25%。在长津湖战役中元气大伤的第9兵团,只得放弃参加第3次、第四次战役。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志愿军小战士
陆战1师在战役中一败涂地,为什么还能给志愿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1长湖地区的极寒天气,成为陆战1师最大的帮凶。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