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六安新闻

【巴西历史小知识】不可思议的大都市:圣保罗为何能成为巴西最大的城市

时间:2024-04-07 22:29:36  

原标题:【巴西历史小知识】不可思议的大都市:圣保罗为何能成为巴西最大的城市

了解这个巴西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如何在几十年内摆脱低迷,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作用。

自1960年以来,圣保罗市一直是该国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它本身所产生的财富从未少于巴西经济的10%。然而,直到19世纪中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一天圣保罗会有今天。

在1872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该市仅有31385名居民,并且一直面临人口持续减少的风险,而巴西当时已经拥有众多的中心城市。

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居民数274972),其次是萨尔瓦多(居民数129109)和累西腓(居民数116671)。

直到19世纪,圣保罗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真正抵消向桑托斯运输的高额成本、并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农业模式。圣保罗还没有找到刺激经济的方法。

但是在1872年到1960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圣保罗最终不再是一个小城镇,而成为该国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几十年来,导致这个城市摆脱低迷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咖啡:新的产品

十九世纪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变革。随着1808年葡萄牙法院转移到里约热内卢,以及进口限制的结束,巴西的农业、商业和初期纺织业都受到了来自国际的竞争。随着巴西传统作物的减产,情况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东北部地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一种产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仿佛游离于巴西的进出口贸易之外,它就是咖啡。

咖啡是从北部传入巴西内地的。在圣保罗市,种植咖啡的先驱是军阀José Arouche de Toledo Rendon。他在Tietê河岸的一片领地上种植咖啡。这片地区被称为“Casa Verde”,这也是圣保罗市该区命名的由来。

由于圣保罗州和里约州交界处的帕拉伊巴河谷(Vale do Paraíba)的土壤、温度、海拔等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咖啡豆在这里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从1821年到1830年,巴西出口了317.8万袋咖啡豆。然而由于受限于帕拉伊巴河谷,圣保罗市并没有从这第一次的咖啡扩张中收益。包括圣保罗州的部分地区,它们都需要向里约热内卢交税。

到1860年前后,野生森林的砍伐和不受控制的种植导致帕拉伊巴河谷的产量下降。那时候坎皮纳斯(Campinas)已经有一些种植园,之后又延伸到里贝朗普雷图(Ribeir?oPreto),在这些地区咖啡拥有更好的种植条件,而这些地区也成为巴西当时出口咖啡的主要种植地。

从1861年到1870年,巴西的咖啡出口达到了2910.3万袋。在十九世纪80年代,巴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十九世纪末,巴西的经济高度依赖于咖啡出口的表现,其占巴西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以上。虽然咖啡在圣保罗州的西部种植,但是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圣保罗市。该城市成为了咖啡财富的经济正治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商家族选择居住在圣保罗市。

除了巴西的大多数咖啡大亨和正治家人邸外,圣保罗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和商人。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咖啡产生的财富没有留在坎皮纳斯或者里贝朗普雷图呢?为什么滨海城市桑托斯没有成为圣保罗州的中心城市,而在沿海又成就了另一个中心城市?为什么恰好是圣保罗市成为了“咖啡之都”?

铁路:运输促进了发展

经济学家指出,交通技术一直是城市形态的决定因素。先前,不少城市通过基础设施将战略地理位置连结起来而降低交通成本而获得了增长动力,例如纽约和芝加哥。

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圣保罗。圣保罗市能在州内这么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与十九世纪建造的铁路有关。

1852年颁布了一项法律规定,对投资铁路的人给予利益。最后,圣保罗发现了一种足够强大的资助建设体系的刺激方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内地生产并运往港口的方式变得更为灵活和廉价。这种刺激就是铁路运输。咖啡是一种值得运输的产品,运输咖啡达到了能够产生财富的程度。

桑托斯——容迪亚伊(Jundiaí)铁路于1867年落成。随着铁路的开通,一群农场主创立了名为保利斯塔的公司(Companhia Paulista),来继续进行内陆铁路的修建。1872年,将容迪亚伊与坎皮纳斯连接起来的通路落成。

原先用驴子运输到港口需要3到4周时间,而铁路建成后几天就能到目的地。保利斯塔公司还建造了Ituana (1873年)、Mogiana(1875年)和Sorocabana(1879年)的铁路。

咖啡的运输变得更快、更便宜,这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孤立的圣保路开始逐步与该州的其他主要城市建立起了联系,并在1877年通过北方铁路(Estrada de Ferro do Norte)直接与里约热内卢相通。

在火车开通之前,圣保罗的市正收入与坎皮纳斯和桑托斯的收入情况非常相似。随着新铁路的落成,圣保路成为了该州的主要城市。所有内陆到沿海的火车都汇集到了圣保罗。

内陆高原大门口以及与海岸线的直接相通的战略位置,使圣保罗成为一条生产销售线的必经之地,也是咖啡财富的集中地。主要的银行、保险公司、出口服务公司和所有的机构办公室都在圣保罗落户。

圣保罗终于找到了它财富的来源(咖啡)以及对发展的刺激方式(铁路)。它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来吸引它原本不具备的——人口。

移民:工人、消费者和企业家

圣保罗农业的崛起发生在巴西废除奴隶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一时期。随着咖啡农场开始要求更多的奴隶劳动力来扩大生产,将更多新的奴隶带入农田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圣保罗的议员通过国民议会试图抵制奴隶制的废除,但幸运的是,奴隶制最终走向末路。咖啡大亨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方案。

农场主、参议员Nicolau de Campos Vergueiro提出了将欧洲移民带入田间工作的想法。在大获成功后,这一策略被其他农场主借鉴,而正府提供大量的补贴。

许多外国人来到巴西时,他们不知道他们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或者从来没有从事过重农业。他们被迫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所经历的与奴隶相似。

大多数移民原先都在自己的城市中有自己的职业。他们可能是泥瓦匠、木匠、制鞋匠或者工匠。他们对农场生活感到失望,并被圣保罗所出现的机会所吸引,许多人决定居住在圣保罗。

其他人甚至不了解这个国家就直接在圣保罗定居了。这是一个机会之地,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技能或者有钱的人。

在1885年到1939年间,有两百多万的移民进入了圣保罗。大多数人(65%)在1885年到1914年间抵达,将圣保罗建设成了一个主要由外国人组成的城市。最大的群体是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日本人。

新的居民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们为圣保罗提供了工人队伍,用他们所传入当地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提高了圣保罗的服务质量,为圣保罗的公司形成了一个消费者市场。其中一部分人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企业家,使城市获得了活力。

经济学家表示,城市不仅将没有资本的工人与资本充足的雇主联系起来,也为穷人甚至每个人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以找到他们本来不会意识到的个人才能。

多元化:从工业化到服务耶斍市

巴西的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在圣保罗开始。他始于十九世纪出的里约热内卢、伯南布哥和巴伊亚,那里有丰富的原料(特别是纺织工业的棉花)以及足够的人口来进行支撑当地生产的消费。然而在圣保罗,工业找到了茁壮成长的理想条件。

圣保罗的一个工业化产业是1872年Diogo Ant?nio de Barros少校创建的纺织厂,他是一名在欧洲学习过工业化的退伍军人。

早在1895年,一项调查就登记了52家工厂的存在,其中大多数是纺织厂、锯木厂、铸造厂、啤酒厂、帽子厂和火柴厂。大多数的这些工厂都位于Brás区附近,非常靠近桑托斯——容迪亚伊铁路。

高效、廉价的运输系统和网络,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决定在圣保罗建立工厂起了决定性作用。

圣保罗内陆地区生产的原材料经火车抵达圣保罗的工业区,成品用公路运输到该州的各个地区以及桑托斯港,再从那里入国际市场。

运输成本和消费者市场对于确定公司建立以及城市形成的地点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除了铁路之外,圣保罗还为吸引各行各业提供了另一个巨大的优势: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巨大人口。

外国人比巴西人更适合在工厂工作。除了形成了业内急需的大量技术工人外,他们还成为了当地产品和服务主要的消费者。

纺织公司是圣保罗工业化初期最突出的一个产业部门,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移民。虽然精英只穿进口的衣服,但劳工们会购买本地的产品。

最后,除了扮演技术工人和重要的消费者角色外,许多移民也被证明是才华横溢的工业家。1933年,45%以上的工厂都属于外国人。

另外,当咖啡生产过剩导致1929年的价格持续下跌和危机席卷圣保罗的咖啡生产时,农场主积累的财富不再投入咖啡种植,而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

而且也有较少一部分用于民用建筑中。人口的增长所产生的住房需求也是巨大的。除移民外,截至1930年,圣保罗市还接收了来自巴西其他州的大量工人。

推动城市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力需求的增长,由于注入外国资本,电力在1930年至1945年间翻了一番。

圣保罗的产量不仅增长,而且多样化。在1919年,传统工业(纺织品、服装、鞋类、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具)占整个行业增加值的70%左右,到1939年,其份额已下降到56.7%。

尽管它仍然是该州工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显而易见的是,所谓的动态工业(冶金、机械、电气材料、运输材料和化学)的结构变化,使其在总产量中的比重翻了一番。

城市工业活动的集中为第三产业的爆发式扩张创造了有利的局面。商业活动不但在扩大,而且更加专业化。金融活动、大学和研究中心也是如此。商业服务尤其得到了增长。

因此,截至1960年,在全国的人口普查中,圣保罗成为巴西最大和最富有的城市,它拥有382.5万居民,其中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60%。

城市的力量

虽然圣保罗的崛起完全是由咖啡的成功引起的,但该市成功地为建设相关和多元化的产业园创造了吸引力,这反过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扩张。

大城市的历史给我们的经验是,多元化的经济更有可能克服危机并重新成长。它对经济格局变化的抵抗力也更大。

近年来,圣保罗市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原先的工业化经济也转向更加服务型的经济。随着货运成本的下降,工业园不一定需要建在主要城市。

然而在今天,运输成本仍然与人有关。因此,对于服务业而言,大城市仍然值得进入,在那里,思想更为流通,信息也更为集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圣保罗仍然足够强大,可以发展并保持其作为巴西最大和最富有城市的地位。

文章来源:IEST巴西商业

https://exame.abril.com.br/economia/a-metropole-improvavel-por-que-sao-paulo-virou-a-maior-cidade-do-brasil/

责任编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