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卫、市正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谋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建市以来首次针对职业教育专门召开的会议,对全力开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幸福六安提供高素质的人力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经济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建市以来,历届市卫、市正府高度重视,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当前我市职业教育仍存在专业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总体薄弱等问题,职业教育仍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劳动力大市的六安,必须把握并放大我市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把我市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科学定为、明确方向。会前市正府研究出台的《六安市人民正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六安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把握总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优化结构、健全体系,创新模式、完善机制,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集约发展、融合发展和健康发展,为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能力本位、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本质特征,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要结合皖江示范区、大别山扶贫开发区片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与各地产业定为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建设一批急需专业、新兴产业。要优化职业教育城乡布局,围绕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同步规划职业院校布局,重点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同时,要完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整合、校企合作,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营造氛围,凝聚合力。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事关经济与社会、国计与民生、当前与长远。各级各部门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谋划,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抓好完善制度环境、制订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等工作,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年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气氛,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相信,在市卫、市正府的高度重视,在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学校、行业企业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到2020年,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及社会服务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多样、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加灵活、开放、多元,更具六安特色、省内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必将成为现实,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必将更加铿锵有力,我市职业教育的未来也必将更加辉煌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