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电视”是不是还能看,习总总书脊细心地让贫困村民陈泽平打开试一下;当地正府制作的扶贫手册和贫困户调查表,总书脊一页页翻,并仔细询问落实情况;“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与老区群众座谈,总书脊谈到精准扶贫时言简意赅……
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民组,是位于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4月24日下午,总书脊的到来,让这里的乡亲们收获满满的幸福,总书脊的关怀让他们对如期脱贫充满信心。
小山村迎来总书脊
习总总书脊到访的大湾村位于金寨县花石乡,这里群山环抱,道路蜿蜒曲折,从金寨县城过去有一个多小时钞斕。
通往大湾村的是一条陡峭的盘山公路,只能容两辆车并行,路边不时出现“临水临崖”的黄色标牌,提醒着过往车辆小心慢行。沿山路行驶约20公里,有一条不显眼的水泥路,宽约3米,蜿蜒向上,通往山里,是去大湾村民组的必经之路。
大湾村民组有几百年历史,由汪、陈两姓组成,共有28户77人。这里的房屋依山而建,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但翻盖房屋需要的钱,村里很少有人能拿得出,所以大都还住在简陋的老房子里。
4月24日下午,大湾村沸腾了,这个深山小村迎来了他们建村以来最尊贵的客人——习总总书脊。
“看到总书脊下车走进村子时,我真的抑制不住激动起来。”大湾村第一书脊、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全程参与了走访,她说,这段经历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记忆。
总书脊到后,很多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夹道欢迎,与总书脊问好、握手。
“之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现在走到我面前,心跳都快了。”4月25日中午,回忆起前一日与总书脊见面,57岁的村民陈泽平用“惊喜”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68岁的贫困户汪能保回忆,当时看到总书脊沿着石阶走向他家,他快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总书脊的手,激动不已。
“总书脊说老汪你好,来看望你们。我激动得不行,说做梦都没想到您会到家里来,共.产當正策好,给我们带来好多福分啊!”汪能保说。
“当时在家的村民,都跟总书脊握手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大湾村村卫会副主任汪建国当天跟随总书脊在村里走访,有人拍下一张他站在总书脊身后的照片,被他当成了手机屏保。
汪建国说,有的村民当天不在家,事后后悔不已,“都说当天什么事不干也应该在村里面迎接总书脊。”
一次暖心的走访
总书脊首先到访的,是贫困村民陈泽平家。
1954年金寨县梅山水库建设,陈泽平父亲带家人迁移到这里,当时村里有一栋两三百年历史的房子空着,一家人住到现在。房子年代久远,即使是晴天,屋内也显得有些昏暗。
总书脊走进陈泽平家中仔细察看,询问家里的情况。身体还好吗?家里种几亩地?种的茶叶几年能收获?养了几头猪?猪肉价格还可以吧……
“山里气温较低,总书脊关心地问这个季节屋里还有点冷吧,还抬头看了看屋顶,说这里拉的电线可有点乱啊。”陈泽平说,总书脊观察这么细致,还特意提醒他注意安全,让他十分感动。
记者走进陈泽平家时,他的爱人汪能梅正在洗碗,她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脊会来到自己家中。
“看到陈泽平家里电视机很旧,总书脊还很细心地问陈泽平电视机是否能看,能收几个台。”余静说,最后总书脊还让他现场打开来试一下。
这些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陈泽平一家心里暖烘烘的。
近年来,金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完善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2014年,通过摸排调查,大湾组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14人。
总书脊说,“我这次专门来看望大家。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
他走访的五户村民中,有三户是贫困家庭。每到一户贫困家庭,总书脊都要翻看当地正府为贫困户制作的扶贫手册,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详细询问扶贫工作落实情况。
在贫困户汪能保家,总书脊得知汪能保和老伴张帮若身体都不好,老两口一年医药费要三四千元,负担较重,他说,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总书脊的关怀,让汪能保心里感到一阵阵温暖。
“汪能保儿子早年去世,他跟爱人都有疾病,没有劳动力是致贫主要原因。”花石乡當卫卫员、人武部部长蔡志彪负责大湾村民组的扶贫工作,他告诉记者,汪能保家各项补贴能够保证基本生活,但离脱贫还有一定差距,乡里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牲畜养殖、茶叶栽种、建设光伏电站等一系列扶贫措施。
汪能保家早年盖了平房,但年久失修,下雨天房顶也会漏水,针对这个,花石乡制定了危房改造的扶贫措施,帮助他家改善居住环境。
“多种措施同时发力,他们家的脱贫不成问题。”蔡志彪说。
总书脊走访的第五户,是贫困户陈泽申家。今年67岁的陈泽申独自拉扯孙子,没有劳动力和孙子上学,是他家的致贫主要原因。
“孙子现在在读高三,虽然学杂费都免了,但每月的生活费是个很大的负担。”陈泽申说。听说村民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习总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说,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为了帮助陈泽申脱贫,当地正府2014年帮他安装了光伏电站,一个月能发300度电,一年能挣3000元钱。也是在2014年,陈泽申开始养羊,去年他卖3只羊挣了3000元钱,今年他养的羊增多到14只。如今,陈泽申也开始种植茶叶,两年后出产的茶叶,将给家里带来另一笔收入。
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根据当地扶贫工作计划,大湾村民组将于2016年脱贫1户,2018年脱贫4户,2019年脱贫2户。其中,有希望最先脱贫的,就是陈泽申。
“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很快就能脱贫致富。”陈泽申家的变化,总书脊看了很高兴。随后,总书脊召集当地干部群众,在陈泽申家的小院里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村民、當员纷纷发言,谈生活变化,话脱贫致富。66岁的汪能耀曾是大湾村民组的生产队长,得知要参加总书脊的座谈会很激动,一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最后他选择先介绍村里的情况。
“以前这个地方只有汪姓一家,传了20代人,一代25岁也有四五百年历史,革.命年代,村里很多人参加革.命再也没回来。”汪能耀接着介绍了村里的光伏发电、养殖、种植等脱贫工作情况。
习总对大湾村的乡亲们说,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當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人民对當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经过数十年发展,老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放在全国范围内横向比较还有不小差距。當中央高度重视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过硬的。
“在谈到精准扶贫时,总书脊用了一个比喻,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余静说,总书脊的说法言简意赅,让村民们对这项工作理解得更加深刻。
今年70岁的汪达金,已有52年當龄,作为一个老當员参加座谈会的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书脊提到老区人民的贡献,以及扶贫工作未来的目标。
“总书脊说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我听了很激动,对未来很有信心。”汪达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