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1840年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由于幼时俄罗斯学校还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且他的父亲是一位正府人员,因此希望柴可夫斯基未来也能从事公务员职务。
最初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的皇家法律学院学习法律专业,后在法律部门谋得一份职位,直到1862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成立,柴可夫斯基毅然辞职,于23岁那年考入该校,成为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
他用三年时间完成音乐课程,音乐才能被院长赏识,从此去往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教职工作,开始了他的职业音乐生涯。
# 02
柴可夫斯基一生中谱写过数部传世之作,其中他的三部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是最为听众熟悉和欢迎的音乐作品,被誉为“芭蕾花冠上最璀璨的三颗钻石”。
芭蕾舞作为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在18世纪以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开始崛起,直至19世纪,得益于马里乌斯·佩提帕——这位被后人誉为“古典芭蕾之父”的俄国舞蹈艺术家,把法国浪漫芭蕾带到俄国,为古典芭蕾舞剧确立了“双人舞”和“性格舞”两大模式,自此俄国芭蕾进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
舞剧《胡桃夹子》的脚本源自于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所改,故事分为两幕:第一幕描绘的是圣诞晚会上,女孩克拉拉从教父那里得到了一把胡桃夹子,夜晚熟睡后,她梦见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带领她的玩具们和老鼠们格斗,克拉拉在胡桃夹子与鼠王搏斗时,用拖鞋将鼠王击败,帮助了胡桃夹子;第二幕发生在糖果仙女统治的糖果王国,王子将克拉拉引见给家人,带她享受了一场舞蹈盛宴。
1891年,佩提帕开始筹备为《胡桃夹子》编舞。他将脚本交给柴可夫斯基,并给予柴可夫斯基最大自由的发挥空间,使柴可夫斯基得以展露他在音乐写作方面的惊世才华。
1892年,《胡桃夹子》整部舞剧创作完成并成功上演。
# 03
《胡桃夹子》第一幕第一场中的《进行曲》描绘的是女主角克拉拉和朋友赞美圣诞树,围着圣诞树舞蹈的场景。
《进行曲》中,先用单簧管和法国号宣告孩童们的出场,再用小提琴演奏出活泼的华彩乐句,像是孩子们在地面滑来滑去一样,整首乐曲充满了浓郁的童趣。
《胡桃夹子》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共舞的音乐——《花之圆舞曲》,是《胡桃夹子》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华尔兹舞曲,常单独演出,乐曲的主题优美抒情。
乐曲先由竖琴的华彩乐句引入,再用法国号奏出乐曲的基本主题,展现出这首乐曲庄严华丽的整体情绪。在乐曲的尾声处,再将基本主题加以交响性的发展,使音乐具有更为热烈的特性。
柴可夫斯基在音乐的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理念,他使用“西欧式”的音乐语汇和体裁,在作品中融合了本国民间音乐的元素,以此将俄国的民族性艺术发扬光大。他写就的音乐是世界的,同时也是民族的瑰宝。
- 配音 -
王波
- 文字 -
杨心祎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罗丽敏
- 排版 -
林胜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