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结节如何高效就医? 让我来分享我求医的真实故事。
开篇语:把我真实坎坷的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求医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朋友们少走我的弯路。朋友们不要小看了一个小小的磨玻璃结节就诊,整个过程到处充满易错点,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就了个假诊,得到假的就医结果,最终后果就是要么耽搁病情,要么被过度治疗。
8/12/2021工作忙碌了一天,快下班时收到公司组织的年度体检的报告,肺CT 结果:1. 右肺上叶尖段??8mm??圆形低密度?纹理区,边界清晰;2. 右肺上叶后段??段内2.5mm??类圆形实性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密度均匀,结节内?钙化灶;3. 左肺上叶下?段?条状密度增?影,边缘清晰”4. 右肺下叶内基底段??7.0mmx8.1mm??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结节,边缘规则,密度均匀,其周围淡薄??模糊影
当晚对这4个问题逐一上网查询了解各自代表的含义,发现前3个基本没什么问题,但是第4个,8.1mm 磨玻璃结节却很有问题。这么大的肺结节,有可能是炎症,有可能是良性肿瘤,也有可能是恶性肿。
再看体检报告结论,也是赫然写着“肺内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肺内实性结节<5mm,每年定期复查;>5mm,或伴有恶性CT影征,建议三甲医院会诊和3,6,12,24个?复查,连续三年”。
当夜无眠,此时的我,只知道大于5mm的肺结节可能是恶性肿瘤,其它一律不清楚。想想自己有可能是患了肺部恶性肿瘤,虽然知道这仅仅只是小概率的可能,但是想想恶性肿瘤就是癌症,心里就莫名的恐慌。
赶快去正规医院找医生看下,看看这个结节是不是肿瘤,如果是的话,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我意已决! 8/13/2021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一上班就电话联系了体检公司的专家,咨询了肺结节相关信息,专家看了我的报告后,建议我尽快去三甲医院看下呼吸内科医生,看看医生怎么说(干货备注:事后证明,选择呼吸内科是非常错误的,应该是去看胸外科,或者胸外科下的肺结节科。这是很多肺结节患者第一次就诊最容易走的弯路,肺的问题按常识自然应该是去看呼吸科,但是实际教训告诉我,呼吸科医生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根本就不懂)。专家还特意嘱咐我要带上CT片子。
于是又联系体检公司打印片子。经过一番沟通,发现带CT影像电子档图片去看医生更方便,体检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很热心的把全部DCM 档图片都通过百度网盘发给我了。
我满怀希望挂好了我家旁边那家三甲医院的一位呼吸科医生的号,时间段是8/14/2021的上午8:30—9:00. 当时挂号有2个选择,一个是这个主治医生,一个是主任医生。我选择的主治医生,因为以前看其它病时经常有主任医生水平还不如主治医生的经历。
总之,当时觉得三甲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应该很对口了,内心充满期待和希望
8/14/2021早早起床,吃过早餐后,8:00就到了医院的呼吸内科。我等了近40分钟,到8:40都还没有到岗,分诊台的护士说“这位医生每天坐总院的大巴从总院到这分院,今天下雨,堵车,可能会晚点到……”.
护士小姐看我等得很着急,还热心的帮我打了电话给那个医生问到了没有,并说有个病人很着急,然后就听电话里说“我到了,在更衣室换衣服呢”.我当时心里一戈登,护士这一片好心会不会导致医生不高兴?我干嘛要表现出很着急的样子呢?多等几分钟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正在思考时,喇叭里呼叫我去2号诊室。我一阵小跑就进去了,是位女医生(纯粹是例行的性别介绍,没有性别歧视的含义),趴在桌子上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我。
我没等医生例行的问我哪不舒服,本能的介绍完就诊原因后,就把体检报告恭恭敬敬的递给了她。她看完后报告后,问了我吸不吸烟,有没有家族肺癌史,有没有职业暴露史。我回答都没,医生就叫我去做个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干货备注:事后证明,做这个检查是错误的。很多因素会干扰肿瘤标志物的测量结果的绝对值,所以它的数值用于趋势观察更有价值。故,肿瘤标志物通常是针对已确诊为癌症的已就医治疗中的患者,用于定期监测治疗效果的,不是用于判定是否为癌症的指标。)
医生开单申请检查了3个指标(本应4个,有一个前几天的公司体检时已做过所以就不用做了),然后就叫我去抽血。我说我带来了胸部CT 的图片,您先看下吧,并同步把U盘递给了她。
医生马上说,我们的电脑不准连外部U盘。我大脑一阵茫然,心想没片子医生可怎么给我诊断?就本能的问了句医生,抽血检查结果如果OK 或NG 各代表什么含义呢?
她说,癌症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合格不代表没有癌症,超标不代表有癌症。我一听就傻了眼,心想,那你让我去检查它干嘛呢?增添我的恐慌吗?大叔我已经很恐慌了啊!
都说玲珑剔透女人心,果然不假。医生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抬头看着我说“概率问题,超标虽然不代表一定有癌症,但是概率总是要更高些。来都来了,就做一下呗”。
多年的就医经验教训告诉我,医院的医生如同开车的导航软件,你要是路途熟悉会发现导航软件给你导的路途丫丫的到处都是乌龙(至少不会是最佳的路线),你要是按它的导航路线走,一定会多开不少冤枉路;但是你要是路途不熟悉却不按导航走,自己凭一个东南西北大致的方向感就走自己的路,那结果会更糟糕;这种情况下就算你隐约感觉到导航的路线好像不是最佳的,也只能按导航走。
于是,我只好去抽血了,因为那时的我,对肺结节完全不了解,只能按医生的话去做。 抽完血,护士告诉我要下午3点才出结果;看看现在才9:00,我就只好先回家了。回到家,左思右想老是觉得怪怪的。体检公司的报告解读专家不是说要带着片子去给医生看吗,现在医生都没看我的影像图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吗?不能先对这个结节做出明确的良恶性诊断,那我去看医生的意义何在呢.
一个念头一闪:去体检公司打印CT的胶片,下午3点取到抽血结果后一起去给医生再看下。说做就做,马上驱车前往。
26公里的钞斕,几脚油门就到了。取到打印好的胶片回到家时,差不多下午2点半,休息了一会后就去医院。把抽血报告打印好后,找到医生,医生说她已经看到结果了,NSE 超标,最大值16ng/ml,但是我的31.7ng/ml,快翻倍了。
停了停,医生继续说到,病例已给你写好了,结论是:建议到胸外科就诊。然后就看到打印机快速吐了一张打印好的病例出来。
我连忙招手说,医生,您等等,我把打印好的CT片子带来了,您给看下片子再来决定下一步要怎么做吧。体检公司的专家可是反复给我强调一定要带上片子去给医生看啊,您现在不看片子就直接给我写完了病例本?
那医生犹豫了约10秒钟,最后还是接过了我递来的片子,对着日光灯看了约有10秒,然后放下片子,啥也没说。拿起打印好的病例盖了个印章,快速递给我说, 8mm 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再加上NSE 超出近2倍,去找胸外科看下吧,赶紧的,不要耽搁了。
医生,您看完这个片子后,就没任何要说的吗?从片子上的图片来看,我这个结节是肿瘤吗?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如果是恶性的,那是不是我就快要S了。医生,……我还没说完,医生挥了挥手,下一个病友进来了。这是医生最有效的逐客令,我要还是赖着不走,就影响到下一位病友的进度。
此时此刻,我发现我处于一种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中,呼吸都很困难,心跳急剧加速。我当时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恐惧,后来查过很多资料才明白,这是人对不确定的巨大风险隐患的一种本能反应,是千万年的进化结果。让人产生最严厉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不确定性。
我稀里糊涂的就离开了这个呼吸内科医生。大脑里只有一个信念:既然呼吸科医生要我去看胸外科,那我就赶快去找一胸外科医生来看。
此时已经16:20了。打开手机,翻了个遍,发现2公里远的另一家三甲医院的胸外科居然还有号,16:30—17:00之间有一个号,还是个专家号。立即毫不犹疑的挂了这个号。然后在医院门口叫了个摩的,直奔那医院。摩的师傅很给力,在拥堵的车流中穿梭着,还一路闯红灯,几分钟就把我送到了目标医院门口。这要是自己开车,估计字少也得半个小时。
我一直以来对摩的师傅都有小偏见,觉得他们乱闯红灯,素质太低了。但是通过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看问题有时候不能太片面。
下了摩的,我一阵小跑,很快就到了医生诊室门口。护士小姐说,里面的病人出来后我就可以进去了。这位医生是位男的,不愧是专家,态度特别好。首先安慰我NSE 超标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然后就拿着我的片子仔细看了起来。专家仔仔细细的看了足足有3分钟,然后对我说,
你体检报告里胸部CT 共4个问题,不重要的那3个问题,每个问题在片子的最后面都有一张特写的照片,但是重要的那个8mm 磨玻璃结节却没有特写照片,应该是漏打印了。散布的那些原始照片里也看不出哪张有8mm的磨玻璃结节。(干货备注:体检公司给我打印胶片的是一位前台的接待员,估计问题就出在她这里。在从系统里抓取图片生成打印文档时,漏选了这个8mm结节的图片。对于这么一个乌龙,我非常无语,我打这个片子就是要找医生看这个8mm的结节,结果图片里居然可以漏掉它)
最后专家叫我到本院重照一个CT,开了单给我,叫我到1F 去照CT。 我说我有电子档的DCM 照片,医生非常友好的叫我把U盘插到他电脑上。
遗憾的是,U盘里没文件,应该是我从百度网盘拷贝到U盘时没操作成功。 我当时内心的那个恨啊,就只想扇自己一千一万次耳光,这么个重要的文件,居然没拷贝成功都不知道。
于是,只好拿着医生开的CT 申请单缴了费后去排队拍CT。临走前,这个专家级的医生还非常友好的提醒我,CT 结果出来后,下周二他在坐门诊,可以不用再挂号直接来找他即可。我连连说感谢后就去缴费了。缴费很容易,400元,手指在手机上点几下就完成了。
但是到了CT室 现场,发现那个人山人海啊,CT 技师医生拿了我的申请单后,热情提醒我可以先去吃晚饭,吃了晚饭再过来慢慢排队。干货提醒,不要轻易去照CT。不光是400元钱的问题,还会引发很多没必要的恐慌。这几年低剂量螺旋CT 机大量投入到各大医院和体检机构使用,生意很火爆。大部分人年度体检时也都会来个胸部CT,然后至少40%的人都照出有肺结节。然后,内心强大的就不怎么理它也没啥事;内心不强大的(正常人都是这类)到处求医找专家来判定结节的良恶性,折腾几年后,实在受不了,就开胸做手术。不要认为做了手术后就安全哦,这个安全只是相比于其它癌症而言的,其实肺结节手术后,整个人会元气大伤,从此整天病怏怏的没精力……其实,国家有拳威指南,不是高风险人群,根本没必要去做肺CT。
我问他还要多久轮到我,他思考了很久,说“至少还要2个小时,上午的单都还有很多没照完”。 我留意到他把“至少”两个字说得特别重,立即明白他的意思了。
此时哪有心情吃饭,于是我就干脆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等。边等边想,能在三甲医院遇上一个这么认真热情的医生,真是缘分和幸运啊;要知道他光是看我的片子就足足看来3分钟多,而一般的医生整个就诊过程也就30秒搞定。 可是,为什么他的诊室里贴的都是一些血管方面的科普文章/图片呢?我前后两个患者也都是找他看血管方面的疾病,他不是胸外科的专家医生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拿出手机,重新登录到医院的挂号界面,仔细一看,原来人家是“胸心血管外科”的专家医生。这个医院就没有胸外科,挨边的只有“胸心血管外科”,是自己匆忙间,没有看清楚科室名称,把“胸心血管外科”看成胸外科了。
大脑激灵了一下,全身立刻像掉进了冰窟。很明显,这个专家医生的科室虽然叫“胸心血管外科”,但是他本人是心脏和血管方面的专家。胸外科方面的医术知识他肯定也学过,但是平时接触这类患者很少,所以在胸外科方面明显是没有什么经验。
想到这些,我就决定放弃这次CT,打算去约个胸外科医生看然后再配合那个医生看看是否照CT。 想好后,就一摇一晃的往家走了。
日落余晖,残阳从树枝缝隙里落下来,我不由得触景生情,问自己:太阳落了,明天还可以升起来;人生如果谢幕了,还能重来吗?我才四十多岁,难道就要谢幕了吗?
当晚又在手机上一阵操作,预约了市内某三甲医院的胸外科下面的肺结节专科门诊的某知名主任,时间是次周二的8:30—9:00. 对于这个预约非常满意,因为它满足了好几个条件:真正的胸外科,不再是“胸心血管外科”
这个胸外科还设置了肺结节专科门诊,而我挂的就是这个门诊还是一个知名主任医生。你懂的,大医院里要混到主任医生级别得有多难,水平得要有多高
8/15/2021今天是周日,离看门诊医生还有2天,闲来无事,就情不自禁的去上网去查资料了解肺癌,肺结节,肿瘤标志物的科普常识这一查,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发现我具备肺癌高风险的三个因子:
· 我CT 影像显示肺部有8.1mm 大小的磨玻璃结节。国际协会有肺结节的金标准,小于5mm的基本可以不用关注,5mm—8mm的需要重点关注,8mm 的基本就要开始考虑做手术了,因为它是恶性肿瘤的概率很高 (干货备注,事后证明这个结论是片面的,除了大小,还有很多因素要综合起来看,后面会讲到)
· 我肿瘤标志物NSE 超标,而且不是超一点点,是超了近2倍。 这个指标超标,往往预示患者可能患有小细胞肺癌。肺癌分肺小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肺大细胞癌四种;后面三种都是惰性肺癌发展非常缓慢,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做手术,唯独小细胞肺癌转移速度非常快,一旦患上小细胞肺癌基本上就只有不超过半年时光了
· 我很可能有肺癌家族史。我亲堂兄几年前就是肺病去世的,去世时还不到五十岁。虽然听说是因为他小时候去挖钨矿吸入过多石粉导致肺泡大面积塌陷,但是我高度怀疑真正病因会不会就是肺癌。如果是因为小时候吸入过多石粉,肺泡能撑到三十年后才塌陷吗。农村人很忌讳谈到癌症这个词,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们隐匿了真正病因。我觉得非常有可能
彻底坐立不安了,三个因子指向肺癌,我患肺癌的概率能低得了吗?苍天大地啊,我就只有半年时光了吗?我感觉我的人生即还没有精彩过,也没有坎坷过,就要完了吗?
又想想与其光在家里惶恐,还不如做点什么来尽快确诊到底是否是恶性肿瘤。仔细盘点了下,发现现在能做的也只能是把体检的影像资料准备充足点,准备充足后就只能静等8/17/2021的医生来看下一步要怎么走了。
于是,找到体检公司的报告解读专家的电话,想问问她CT胶片看不到8.1mm 磨玻璃结节的图片怎么办。没想到,电话里传来标准化的甜美回答,大致的意思是 专家周日休息,请在周一到周六的时间咨询专家。得,看来只能耐心等到明天(周一,8/16)来问体检公司的专家了.
8/16/2021今天是周一,一上班忙完基本的工作后,赶紧就联系体检公司的咨询专家。专家听完我的问题后,建议我可以找体检的分院看看要怎么解决,是提供电子图片截图还是重新打印胶片.特别提醒下各位看人,后续打印胶片时,要自己看下胶片上是否有对应的问题的图片。医院也好,体检机构也罢,负责给我们打印胶片的,都不会是医生,基本都是护士或前台类的文职人员,TA们本身就未必很清楚问题图片如何找,所以有时找错给你也很正常。
我赶紧打电话给体检的地方,电话里也传来标准化的甜美回答,大致的意思是 本体检中心周一休息,请在其它时间联系本体检中心.
又有点想抽自己的耳光了,胶片不清楚,周日直接联系体检处针对那个8mm结节的图片补打印胶片就好了啊,为什么要去联系体检公司总部的报告解读专家呢,结果就是自己跳入了一个休假连环套里了。感觉就像倒霉熊开车过红绿灯,一个没赶上绿灯,后面个个都赶上红灯。
内心抽了自己一万个耳光,但是于事无补啊。想想明天请了病假,压了最大的希望与筹码去看医生,如果提供不了清晰的胶片图片,那医生再厉害也是白搭啊,那我不就又是白跑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拨动了体检公司客服热线。依然是标准的甜美声音,但是说话者明显是真人而不是录音。我把我的问题和希望说了后,对方说,亲,您上午已反馈给我们专家了,专家已给您在系统里做了登记。我们体检分部明天上班后会有工作人员给您处理的。
我只好解释,我明天难得预约到了8:30—9:00的专家医生去看这个病,所以你们能否在明天8:30之前给我解决我的问题。
其实,我自己说时都不抱有任何希望能被解决,因为我这个要求太抠了。没想到体检公司居然就做到了,要知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且看下文分解
8/17/2021今天一大早乘地铁就出发了,早早的提前到了市内那个三甲医院。一切流程走完后,还不到8:00,于是我就静静的坐在诊室门口等待8:30后医生的到来了。
大概8:15左右,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号码。接通后,一个热情洋溢的甜美声音,说她是体检公司的工作人员……快速加了我微信后,很快就把右肺下叶8.1mm 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截图照片发到我微信里了,发了好多张,有不同角度下的,还配了箭头,直接指向结节。
这些照片非常清晰明白的展现了这个8.1mm磨玻璃结节的形状,位置,大小。看完这些照片后,我再到原来打印的胶片的照片(共有100多张小图)里去找,在中间位置看到了连续2张图片确实有轻微的结节图像。
但是,因为图片很小,胶片的打印分辨率不是很高,磨玻璃结节本身又不是很清晰,没有事先看过特写放大照片,确实是很难发现胶片里的这两张照片就是磨玻璃结节的照片。难怪那个胸心血管专家看半天也没找到磨玻璃结节的照片。
有了这些微信新传过来的照片,内心的信心强多了。下定决心等下一定要让医生从图片上给个结论这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正想着,医生开始接诊了。我前面有7个患者,于是大家就都挤在门口等着叫号。
排号在我后面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娘,由他儿子陪着来。为了多了解点肺结节的信息,我瞟了一眼她手里拿着的资料,发现也是肺结节,于是就主动和她聊了起来。她说她9年前体检时CT 也检查出肺结节,随访观察了5年,从8mm 长到了21mm, 于是4年前医生就给她做手术切除了。
但是现在又长了新的肺结节,所以就又过来看医生了。大娘还说她其实上周三已来看过一次了,医生说要再做手术切除新长的结节,今天只是来办理入院流程。
大娘一看我就是肺结节圈的小白小鲜肉,看我那么紧张的样子,就安慰我说,不用紧张担心,定期来照CT就可以,医生说要做手术时就去做一下就好了。老人家虽然骨瘦如柴(是不是被这个肺结节折磨成这样不确定),但是心态已经很淡然了。
这让我好生羡慕。老人家可能没什么文化,没有去查资料,所以也就不知道肺癌中的小细胞肺癌有多凶险,也就没什么好担忧的。和老人家的儿子互加了微信,就轮到我看医生了。(干货提醒:其实当时是我不懂,过度紧张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磨玻璃结节,根本就不用担心太过度。如果是纯磨玻璃状,无论它多大,即使是肺癌也是原位癌;如果已经长了部分实性成分,只要这个实性成分还小于5mm,就还是贴壁生长阶段,微浸润阶段都还没到,此时手术切除,根治率100%)
我进到医生诊室,抬头看见这位医生,年龄应该和我差不多,四十大几应该还不到五十岁,但是头发几乎全白了,这使得他显得非常成熟,很有大医生的风范。
礼貌问好后,我把事情起因讲了一遍,把体检的文字报告交给了医生,等医生看完报告后再把打印的两张胶片给了医生。我本想,等这位医生也说看不到哪里有8.1mm 磨玻璃结节后再把刚刚收到的电子图片给他看。
这位医生把两张胶片安装到他的看片机上认真的看了起来。这个动作然我感觉非常专业,至少是有看片机,虽然说那只是一个架子里面加一盏灯,但是比前面那两位拿着片子对着照明灯来看片的医生,显得就专业好几倍了。 一个呼吸内科和胸心血管外科医生的诊室里连个看片机都没有,还能算专业吗?
大概10秒钟后,医生把两张片子都取下来了,对我说,三个月后来复查就可以了。 我傻住了,连忙说,医生,我手机微信里有那个8.1mm 磨玻璃结节的放大特写电子图片,你帮忙看下,然后再来判定下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高点吧
医生指了指胶片的右下角位置说,胶片里有总结图片啊,结节的图片看得很清楚的,不需要再看了。我听完,立即肃然起敬的佩服。看看,看看,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主任。这就是高水平高专业的主任,前面那两个医生还好意思说片子里看不到有8.1mm 磨玻璃结节。人家这个主任不就看到了?
于是我就赶紧问为什么说我这个结节3个月后复查就可以了呢?医生淡定的说,没有为什么,世界上就没有过你这样的结节会是恶性肿瘤的案例。
我又赶紧追问到,是不是从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信息就可以做出这个结论呢,医生依然淡定的回答到,这个你不需要知道,你只要3个月后来复查就可以了.
我又赶紧掏出U盘,医生,我U盘里有全部的DCM 格式图片,要不您帮我仔细看下吧。医生依然淡定的说,下次复查时你带上这个U盘,到时候再来比对就可以.
边说医生边开始在打印我的病例,诊室门同时也开了,下一个病友就要进来了。我赶紧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医生,我前几天在另外一个医院抽血检查时NSE 超标,怎么办?
依旧是淡定:半个月后再复查一次这个指标即可.我:如果复查达标了是否就不用管它了?淡定白:是的。我: 但是如果复查还是超标呢?淡定白: 那就要启动全面性的癌症检查了走出诊室,我老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又找不出哪里不对劲。坐上回家的车后,都快到家了,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苍天啊,打印的片子右下角总结图里的那个结节不是 那个2.5mm的实性结节吗?这个结节当然没问题,我也知道。
我现在来找主任大专家您看的是那个8mm的磨玻璃结节是否有问题啊,你指着那个2.5mm的实性结节跟我说没问题3个月后复查即可,那不是草菅人命吗?
这么一想,立即就明白了,我今天又算白跑一趟了。心里那个郁闷,又恨不得要抽自己一万个耳光。为什么不强制要求医生必须看微信里的图片?也许看完那个图片后他就会给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啊。
非常关键的环节再重复总结下:我这次体检照CT 共发现肺部4个问题的,3个明显不是问题,1个是8mm的磨玻璃结节,可能是恶性肿瘤。我就医就是为了找医生给判定下这个8mm的磨玻璃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体检公司给我打印的片子里,总结图里的特写照片恰巧偏偏就漏了那个8mm的图片,只有那3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的图片。体检公司事后很热心地用微信补发了8mm的磨玻璃结节的电子截图的图片给我,可是这个专家又不肯看,只看了打印的片子,然后就写门诊结论:OK,没问题。
这样郁闷了一下午。同时也在总结,既然医院的套路这么深,接下来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就诊能力呢?体检发现疑问,带着体检报告和图片找医院医生判定良恶性,本来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乌龙迭起。
想着想着,不由感慨,难怪平时会看到新闻报到说有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医生诊断失误导致延误耽搁了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导致患者丢了性命。
快到下午16点时,突然想到我家旁边那个三甲医院的那个胸心外科主任专家不是叫我今天不用挂号可以直接去找他吗,虽然我没在他这里拍CT,但是我现在有了清晰的8mm磨玻璃结节的图片,那就找他帮忙看下吧。找到他后,这位专家依然是很热情(没有因为我没按他的单去照CT就不高兴),拿着我的手机,仔细看完了所有照片。看完后跟我说,你这个问题应该不大,一个月后来复查就可以。假如我不要那么强迫症,就此打住,则一切都可以结案了。
可偏偏我又莫名其妙的问道: 医生,“问题应该不大”,太笼统了,能否给个准话,到底要紧不要紧,我这8mm了啊,这么大的结节不赶快做手术割掉,安全吗?专家:8mm 未必就有问题啊,关键不是看大小我:那看什么呢?我这个好像是炎症,是不是炎症引起的肺部结节?专家:有这个可能,你可以去吃点消炎药看看。
我突然意识到,尼玛,我这是作死啊,完全是让医生在顺在我的话在接话了啊。但想到话已至此,再和这个医生聊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毕竟人家是血管方面的专家,肺结节估计没多少干货。他能看着我的图片说问题不大,也总算是给我吃了颗定心丸;也没白来一趟。于是我就说,医生,那您就给我开点消炎药吧。
这个,你自己去药店买点阿莫西林片吃吃就可以了,买联邦制药牌子的我想立即晕过去,不想再和他多说什么。赶紧走了。
8/18/2021今天继续上班,忙完手头上的急事后,突然想,会不会片子右下角那个结节图片就是右肺下叶的8mm的磨玻璃结节?那个淡定哥大白发天天看肺结节片子,不可能这个还会弄错吧。于是,联系了下给我发微信图片的体检公司工作人员,请她帮忙确认下。很快,她回复说请他们主任确认了,那个结节图片就是 右肺下叶的8mm的磨玻璃结节的图片。
我笑了,如果是这样,那就完全可以相信那个淡定白的诊断了,三个月后去复查即可了。开心了约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突然又灵感一闪,不对啊,胶片放大图片中的那个结节的位置明明是在右肺上叶,它上面的是那个3mm的结节,它怎么会是右肺下叶的8mm的磨玻璃结节图片呢?
在我一再坚持下,体检公司的工作人员又找人确认了,最后回复确定我说的是对的,那个是右肺上叶的图片,是那个2.5mm的实性结节,不是那个8mm的磨玻璃结节。白头翁的诊断完全是草菅人命。
我怒火冲天,本想电话投诉这个白头翁。但是想想又算了,他们也不容易,最多2分钟就要看一个病号,怎么可能仔细的研究片子上的100多张图片的每一张图片。凭我的直觉,这个白头翁医术还是有的,人心也是善良的,只是可能大意了,看错了图片。而且,严格点说,这事也不能全赖他。胶片的总结图里就没有那个8mm的磨玻璃结节,他根据片子做判定也没什么太大的错,根据这个片子做出的这个医学判定就更没啥毛病了。至于说片子里漏了8mm的图片,那又不是他漏的.....
更或者说,他没想到我带来的胶片的总结图里会遗漏图片,所以就没有像前面那个专家一样发现这个错误,直接就把那个2.5mm的实性结节的图片当作8.1mm的磨玻璃结节图片来做诊断。
这件事,细细的思考挺有趣的:体检公司漏打了图片,但是人家事后补打给你了;白头翁医生按片子做诊断,就更没什么错了。
只能怪自己倒霉了,折腾了好几天,得到的拳威结论就是:那个3mm的实性结节是没问题的。既然放弃了投诉,那就继续往前走了。
又选了市内的另一家三甲医院来预约医生,这是市医院综合排名第一的医院。手机上一顿操作,约到了8/22/2021 上午8:30-9:00时间段的一位副主任医生,胸外科肺结节门诊。从医生信息介绍看,这位医生的专长是肺结节良恶性诊断,这正是我需要的。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干货: 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里预约医生时,有个非常好的功能,可以看到每个医生的特长。那么肺结节在这个阶段的就诊就得找有肺结节良恶性鉴定的特长的医生,千万不能找手术特长的医生。注意,即使是一流医院的胸外科下面的肺结节门诊的医生们,特长也会各不相同,有擅长良恶性判定的,有擅长手术的。
擅长良恶性判定的医生,可以根据你的CT影像图片和历史信息,做出准确率非常高的良恶性判定,如果判定为良性皆大欢喜,如果判定为恶性那就要准备手术,如果良恶性难以判定那就只能持续观察。对医生来说,遇到第三种情况,他肯定只能这样下结论,但是对患者就悲催了。从此要背负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去等待漫长的观察期。擅长手术的医生,在门诊一遇到你,也会根据你的图片和病史先做个良恶性判定,但是受习惯性思维影响,他们最后的判定结论大概率都会是建议你手术。
所以,初诊时,选擅长肺结节良恶性判定的医生非常重要。我感觉这次我就选对了。
8/18/2021—8/21/2021这四天有三天是上班时间,上班时有事情一忙就暂时忘记自己是一个“肺癌嫌疑犯”;一下班,日子就难熬了。想想自己有三个肺癌因子,用警察破案的语言来讲,就是有三个疑点的嫌疑犯,内心就非常忐忑不安,只盼望8月22号早点到来,请专业的医生看下片子,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如果无法从片子上判断,下一步要怎么做,是做活检还是直接手术割除就得赶紧做了,不能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等4天?为什么不能8/18/2021就去找医生看? 答案是,病情对口的医生,能约上的最早的也就是8/22/2021. 有纯粹胸外科的医院本就不多,胸外科下面还设有肺结节门诊的就更少。
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内心也不住的问,如果我这是恶性肿瘤,那不是在等待确诊的过程中看着自己的癌症一步步走向癌症晚期吗?
不是说战胜癌症的秘诀是早发现早治疗吗?人命关天,我还是要好好梳理下目前的所有信息,然后看下风险有多高,如果风险很高那就不能等了,明天就直接杀到人民医院胸外科要求现场加号给我就诊,大丈夫人生在世,有时该横就得横下了。
8/18/2021那天晚上,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结合我这几天新学的肺结节知识,仔细梳理如下:1) 从目前就医的情况来看,不管过程如何糟糕,但是至少有2个三甲医院的医生说了这是低风险,1个医生没说低风险但也没说高风险。2) 从CT 片子上看,我这个8.1mm 的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图形里没有分叶现象,没有针刺现象,没有血管集现象,没有空洞现象,没有胸膜凹陷现象,没有血管变粗现象,甚至连实性成分也没有只是纯粹的磨玻璃结节。3) 总之,除了尺寸确实偏大,其它没有任何恶性肿瘤迹象。退一万步来说,对于纯磨玻璃的肺结节,纵使是肺癌,也是原位癌,恶性程度是所有肺癌里面最轻的那种。轻到什么程度呢,轻到保险公司都不理赔的程度了。4) 通过体检公司的工作人员帮忙咨询了他们公司的影像中心的主任,也说通过CT 片子来看,我这个是低风险5) 也就是说,我那三大因子至少第一因子可以认为是低风险了6) 至于第二因子(NSE 超标), 上网查了下,发现大数据显示在做了NSE 检测的人群中,有30%的人超标。a. 为什么这么多人超标呢,原因是很多人的结果是假阳性(几天后复查就变好了)。b. 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假阳性呢,因为数据不准。c. 为什么数据会不准呢,因为很多因素会干扰NSE 的结果。d. 比如抽血时,如果静脉血管没有选好,选的是比较细的血管,就有可能因为血流过急导致血溶发生,测试结果就会变大。再比如抽血后,如果样本没有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检测,也会导致血溶发生,测试结果也会变大。e. 难怪有2个医生对我这个NSE 超标不当一回事7) 当然也有负面的输入,期间托了两个朋友问过朋友的医生我这个风险高不高,有一个回答说可以现在做手术也可以观察到10mm时再做手术;那意思就是手术是一定的了。8) 另一个的回复是8.1mm 的肺磨玻璃结节加上NSE 超标,一定要做最坏的考虑。9) 最后这个回复让我又陷入极度恐慌,恐慌后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下:就算我NSE 超标是真超标,不是测试不准导致的假阳性,那它代表的也是小细胞肺癌,与CT 片子上的磨玻璃结节对不上啊。
10)从CT片子上看,我这个磨玻璃结节就算是恶性肿瘤,那也是肺腺癌(而且还是原位癌的阶段),不会是肺小细胞癌。CT 影像 结节和NSE 超标完全是两个独立事件,那位朋友的医生为什么就说这两个加在一起就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呢?难道就是为了给自己说的话留下足够的冗余安全空间吗?
11)同时,如果这个磨玻璃结节是肺癌中的小细胞癌,从照CT 到现在差不多有一个月了;早就已经开始会有症状了,至少会有胸痛或咳嗽什么的,可是我现在好端端的,肺部没有任何不舒服啊。
肺小细胞癌大概也就5个月的寿命,不可能一个月过去了都没有任何症状。这么想着,基本就冲淡了那位朋友医生的回复对我的刺激了。于是就慢慢等待着8/22/2021那天的到来.
8/20/2021那天,吃晚饭前的例行跑步完成后,突然觉得胸口疼,当时双手做了个扩胸的动作,左胸前就觉得有撕裂般的疼痛,痛完后就是持续的闷痛。我当时一惊,难道是肺小细胞癌开始出现症状了,难道那个NSE 超标真的就是表示我患有肺癌,而且是肺癌里恶性程度最高的小细胞肺癌?
回到家闷声吃饭,不敢跟老婆说我刚刚突然有胸痛,因为我深知这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过去的几天支撑着我们敢于静下心来做风险评估的底气是,我身体没有哪里不舒服。这是大前提,否则一切风险评估都是白搭。
因为一切的风险评估都是大数据的,是针对一个群体而言的,风险高风险低都是指在群体里发生的概率的高低。一旦落到个体,要么就发生了要么就没发生,是0和1的关系。
深度了解统计学原理的人都知道,对于个体而言,没有高风险低风险而言,只有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这样的0和1的关系。现在,既然胸痛都已经发生了,配合那三个癌症因子,那就是1了。
是夜,我迷迷糊糊到天亮。一直没说我胸痛,想做个最后的挣扎,看看睡一晚上后是否会好点。以前发生过类似事情,睡一觉后第二天起来就不痛了。
但是,很遗憾,第二天,也就是8/21/2021,周六,起床后发现胸口还是疼。比昨天轻微了点,不会被动感觉到疼,只有左手活动时会感觉到疼,还有用手去压左胸部后才会感觉疼痛。但是这有区别吗,没区别,那就是胸痛。是肺癌开始进入有症状的第二天了!
突然又想起一个念头,我的磨玻璃结节不是在右肺下叶吗?但是我现在是在左肺上叶的位置胸痛啊,为什么不是右肺下叶位置痛呢?难道这个也呈现轴对称映射关系吗?
就算要死也要四个明白,于是拿出手机查了起来。发现会引起胸痛的原因真多,有心绞痛,心肌梗塞,主动脉剥离,心包膜炎,肺栓塞(通常是肺癌细胞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胸肌拉伤,气胸,肋膜发炎或积液,带状泡疹……
阅读因这些原因引发的疼痛症状时,我惊奇的发现一个规律,除了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胸肌拉伤,其它原因引发的胸痛基本都会伴放射痛,放射至背部、腹部,但是我没有放射痛,说明我这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或胸肌拉伤。
看到胸肌拉伤几个字,我忽然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尼玛,可不就是胸肌拉伤吗。昨晚跑步时,我把每圈之间的斜立拉单杆从10个每次上涨到了20个每次。当时上涨的目的主要是想把自己折腾得累一点,晚上可以睡上个好觉,没想到当场就把胸部肌肉拉伤了。
想到这点后,心情大好,立刻在胸部涂了点活络油,当天下午就觉得胸部肌肉疼痛症状减轻很多了。想不到,这个“癌症因子”来得快,去得也快
8/22/2021满怀希望,一大早来到了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门诊门口。这个门诊门口还贴了一块“*市肺结节中心”的牌子。毫无疑问,在肺结节这个领域,她是全市范围内的绝对拳威。
约的是8:30—9:00的就诊时间,但是因为很多插队的病友,导致9:40才轮到我就诊。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插队的不法分子,但是这次绝对的忍着,我要确保不给医生留下任何不好印象,哪怕是排队时间再长点。进入诊室后,打量了一下那个副主任医生,真人比预约平台里的照片人秀气多了,除此之外整体感觉中性,虽然没有前面那个医院的主任医生那么有大家风范,但是也没哪里不好。我解释完我来的目的后,把CT 报告和片子给了医生。
为了验证前面医生的结论,我特意先给了那两张不清晰的CT 片子。医生一看就说,这个片子不清晰,你把那磨玻璃结节特写照片的片子拿来看下。(备注,我前两天特意返回体检公司针对磨玻璃结节打印了特写胶片)。
听到医生这么说,我心里就有底了。这个医生,医术如何还不知道,但就凭他说片子不清晰这句话,说明他至少是一个靠谱的医生,绝对不会是一个你给什么就看什么,然后看不到就当作没有的医生。
特写CT 片子给医生后,他一看,立即说这个非常像是肺部感染引发的炎症。我一听,心里又踏实了三层。这几天我也上网深入学习研究了如何读肺部CT片子,学习完后我对我的片子的判断也是肺部感染导致的炎症,CT影像上看起来就是磨玻璃结节;不是囊肿,更不是肿瘤,也就不存在良性恶性之说。
现在网络发达,学什么上网都很方便高效。网上有很多肺结节方面的科普类甚至是专业级的文章,还配有很多真实CT 电子图片,所以学习起来效率非常高。才3天时间,我就对读肺部CT 片子有一定火候,基本上能通过CT 图像对肺结节做出大致的良恶性判断。
不要问为什么,因为肺部CT 片子看多了后,你就会发现,感染导致的磨玻璃结节,良性肿瘤导致的磨玻璃结节,恶性肿瘤导致的磨玻璃结节的CT 图像根本就不一样。这就好比两个长得非常像得孪生兄弟,外人看不出谁是谁,但是父母却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谁;你要让父母水旜两兄弟的差异点可能说不出,但是绝对不会认错。医生立即给我开起了病例,要我口服14天的莫西沙星,14天后再来复查CT确认下结节是否已经消失了。同步给我开好了两周后的CT 申请单,要我一起现在就缴费。
我心里100个乐意, 但是还是想试探下医生。于是问到,可不可以不吃药,让它自己好,3个月后再来照CT。医生:既然判断是感染,那就要按感染的方案来治疗。我: 不吃消炎药它自己不也会好吗医生:那不一定,有的还会恶化变得更严重,最后引发其它肺部疾病。成交,手机上手指动动,完成了诊间支付,取了一周的用药,走人。8/23---8/27
这五天,内心相对更安定些了,每天早餐后按时服用一片莫西沙星片。人生真的需要仪式感,一点都没错,每天吃一片莫西沙星,我就觉得自己的病情在受控状态中了。而且我有一种非常好的预感,吃完2周的药,再复查CT,肯定8.1mm 的磨玻璃结节就不见了。多年的人生经历我发现,只要我有好的预感,最后都真的会发生。开始我以为我有特意功能,能准确的预感到未来。
后来才明白,这哪是有什么特意功能,一个高度敏感和强迫症的人如果都能觉得事情会往好的趋势发展,那必然是没有任何不利因素的存在了。因为任何可能的不利因素都有可能会被我有意无意的感觉到。像什么体检公司答印的胶片里漏了关键的图片啊,像医生不看报告只是看片子上是什么就判定什么啦,像胸心血管外科不是胸外科啦,这些细节统统都没逃脱过我的第六触觉。既然都没有不利因素存在,那肯定结果就会是好的。每天按时上班,回到家里后坚持运动,很快就到周五了。明天就可以去医院买第二周的用药,话说莫西沙星虽然现在国产已量产了(医生开给我的就是国产的),价格很便宜,但却是管控用药。医生最多只开一周的用药,自己直接去药店买吧,又担心买到假药。没经过多少思考,最后果断决定还是去医院找医生开药,虽然药费比来回的车费还便宜。顺带把NSE 给复查下。
8/28/2022今天比较淡定,8点吃完早餐,按预定计划从容出发去医院了。先是到医生那开了药和NSE 检查的单,取药后再到医院一楼抽血做NSE 检查。
一切完成后,才9:40,考虑到2小时后NSE 结果就能出来,我就打算先不回家,等结果出来后再决定下一步动作。如果结果还是超标,那就找医生看下是否要按淡定白说的启动全面性检查。医院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我在里面散步。边散步边祈祷结果是合格的。--虽然感觉应该会合格,但是真到了等待期,内心还是很忐忑。
幸好公园的环境很好,又大,我来回散了一圈,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拿出手机查了下,想看看结果是否有出来,看到没出来后,又开始继续步行,只要步伐不停下来,就有点苦行僧的充实感。走了大概十五分钟,虽然明明知道离2个小时还有十五分钟,可还是不由自主的拿出了手机进入到了医院的检查报告查询界面。 进去后,发现居然有一条检查报告,很明显,结果提前十几分钟出来啦。我当时立刻嗨了起来,第一反应是马上点开报告看看结果是否合格;但是马上又问自己,要是结果还是超标怎么办呢? 大脑在纠结中,手指却本能的点开了报告。
“最大值16ng/ml,实测值13ng/ml,结果合格”我挥舞着右手,给了自己一个哦耶的动作。三个嫌疑指标,明确的清除了一个!威风拂过湖面,岸边的垂柳轻轻摇曳在湖水上面,感觉公园里的风景更美了。我长长的舒了口气,找了个石凳子就坐了下来,哥们我不想继续步行了,我要坐下来,美美地欣赏这公园里的美景。 8/29/2022---9/5/2022接下来的一周,除了按时吃药,又排除了一个嫌疑指标。 我是在上网时,无意间发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家族遗传史的理解都是错误的。我们一般都以为在自己的直系亲属里有患某绝症的,那自己就有该绝症的家族遗传史了。 其实医学上说的家族遗传史有精确的定义,需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 必须要是父辈或者祖父辈,或是母亲或者祖母辈那代人有同类病。同辈亲属比如堂兄弟姐妹不能当作家族遗传疾病的考虑因子。· 需要两个(自己是第三个)相同病例。也就是说,我家族遗传史的这个风险因子是可以排除。
9/6/2022—9/10/2022转眼就到了9月6日。南国的9月份还是酷暑,那天下班后,太阳还是老高,我满怀希望乘坐地铁到医院去做CT。这是医生两周前给我预约好了的,我到现场排队大概2小时就轮到了我。
我前面那位病友是一位中风术后恢复期的老人,由三个子女用轮椅推着来照CT。听其中一位女儿说,她找朋友了解过,全市范围内这家医院的螺旋CT是最好的,全是进口品牌设备。不但设备硬件方面的精度最高,还配有超强的软件读片功能,避免人工读片漏看病灶信息。
听到这些信息,我于是更加放心。很快轮到我,照片过程无疑是令人放心愉悦的,因为CT医生让我憋了2次气,每次大改5秒。我来之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查了很多关于照CT 的文献和资料。
我清楚的知道,如果医生没叫你憋气或者只憋了一次,那大概率医生是在偷工减料。不憋两次气,每次大概5秒,根本无法抓到足够的CT 信息,这样的CT 结果根本不可信。如果憋气超过3次或每次的时间明显大于5秒,也不正常。要么是设备有问题,要么是设备探测到了重大异常(比如大结节什么的)然后医生需要重照确认。9月7日,CT 结果出来了,8.1mm 的磨玻璃结节果然不见了,消失了,没了。 我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心里最大的负担终于彻底卸了下来。
8mm的磨玻璃结节,复查时,像我这种完全没了的,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这表示我这个可以彻底关闭了。最怕的是结节还在,那就要3,6,12个月持续的拍CT观察结节大小形状是否会变化,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没等到最终的判定结果人就先崩溃了。
9月10日,按计划带上CT报告找医生复诊。虽然CT 结果自己已经知道了,但是既然医生要求了要去复诊,我还是请了一天假按时去看了医生,避免万一医生还有什么要交代的遗漏了。医生看完片子后,很肯定的告诉我,那个8.1mm 就是感染,与癌症没什么关系。
从医院出来,我掐指一算,从8/12接到体检报告到今天,整整折腾了30天。
肺部磨玻璃结节这起公案算是有了完美的解决。但是因为连续吃了2周的莫西沙星,这是一种抗生素,把我肠胃里的菌群也干趴了。几天后,我就出现明显的胀肚子,便秘,肚子疼等症状;超难受,于是又去看消化科医生。消化科医生给我开了一大堆药,吃了2周后,肠胃调好了。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接触到肠道菌群平衡这个名词,深入学习后,发现原来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那么那么的重要。
没过几天,我小便又出现异常,尿频且疼痛。泌尿科医生说,估计是肠胃药吃得过多,导致前列腺非菌性炎症。吃了一小阵药后,我突然大脑一激灵,不敢再继续吃药了,我怕等效前列腺吃好了,肝脏又出问题了。毕竟所有得药品吃进胃里后都需要肝脏来代谢,是药三分毒,天知道最后肝脏是否能受得了…… 这些都是后话,有空时我把这些过程详细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喜欢的话就请点 关注 + 收藏, 避免下次想再看时找不到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