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内容:①伸手(向不同方向)。②抓握(不同类别的抓握方法、食指运用)。③摆放。】
【前提条件:儿童能够保持良好的感觉调节状态。】
【儿童特性:部分孤独症儿童对物件的兴趣比较狭隘,不会主动伸手探索周围物件,或只会探索偏爱的物件。因此,训练应从拓展儿童的兴趣和加强其主动性入手。】
【目标一:提高向目标及不同方向伸手的能力】
1.宝宝我爱你
成年人与儿童对望唱儿歌,并鼓励儿童伸手触摸成年人的脸。
2.我的小玩具
成年人把儿童喜爱的物件(如小玩具车、毛娃娃等),放在儿童面前让他拿着。随后,成年人把儿童喜爱的物品放在不同的位置(如儿童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等),引导他伸手向不同方向拿取物品。
3.握握手,做个好朋友
成年人与儿童唱歌,在过程中引导儿童伸出手与成年人握手。握手时要求儿童伸手至不同位置(高、低等)。
【目标二:提高抓握能力,按儿童发展阶段建立掌心、前二指和前三指抓握的能力】
1.小手摇一摇
成年人示范一边摇手铃,一边唱儿歌,然后把手铃放在儿童的掌心,鼓励儿童也一边摇手铃一边唱儿歌,以训练其掌心的抓握能力。
2.小鼓手
成年人示范握着鼓棍敲打小鼓,并一边唱歌,一边引导儿童留意成年人的动作。然后,成年人把鼓棍放在儿童掌心,鼓励他用掌心握着,在小鼓或奶粉罐上敲打。
3.拆卸工程师
成年人把已叠高的积木放在儿童前面,在他面前示范拿走一块,放在旁边,让儿童用掌心抓握法或前三指取下剩余的积木。
4.小珠小珠在哪儿?
成年人把小珠粒放在小容器或橡皮泥中,要求儿童用前二指捡起小珠子后,放在有小格子的药盒中,每格放1粒。成年人可用小格的数量作为视觉提示,让儿童明白捡小珠的次数。
【目标三:提高放置物件的能力】
1.动物水运会
成年人准备一盘水和不同种类的塑料动物(如鱼、龟等)。成年人示范动物“跳水”——把它们放入盘里。然后指示儿童也把塑料动物玩具放进水里。成年人可选用大小不同的盛水器,以提高或降低放入对象时的难度。
2.叠杯杯
成年人示范把塑料杯叠起来,指示儿童把另一只塑料杯叠在其上,直至把所有杯子都叠完。
3.叠城堡
成年人示范把奶粉罐叠高,指示儿童把另一罐叠在其上。成年人也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奶粉罐(如纸盒装饮品、包装纸巾等)。
4.小小工程师
成年人示范把拼合积木叠起来,让儿童把另一块积木叠在其上,拼砌成“建筑物”。
5.我是小富翁
成年人示范用前二指捡起筹码,把它从钱箱的入口放入钱箱里,指示儿童把其他筹码也放入钱箱里。成年人可选择有不同形式的钱币入口(如横向、斜向或竖向等)的钱箱,以提高或降低放物品时的难度。
【训练拓展】可选用较小的对象作为教材,以增加拾放的难度。可扩大儿童摆放对象的位置或使用较大的盛器,以降低难度。
【注意事项】
选择训练活动时,需按照儿童的小肌肉发展进程而决定。
1.伸手的发展进程:拍打或拨弄胸前的物件。主动伸向物件。主动伸向物件并触摸该物件。向前伸直手肘抓握物件。伸手至不同位置(上下/左右/前后/过中线)。
2.抓握的发展进程:手掌尺侧抓握物件(近尾指的抓握)。掌心抓握物件。手掌桡侧抓握物件(近大拇指的抓握)。前三指抓握物件。前二指抓握物件前预备——运用食指指向物件。前二指抓握物件。
3.将物件放进容器的发展进程:张开手掌。张开手掌放下手中的物件,拿另一个物件。粗略地放置物件——把物件放入大容器里。精细地放置物件——把小物件放入小容器里。
【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儿童多做拾放物件的事情。例如:把废纸放进废纸篓里。把水杯放在桌面或者托盘上。把玩具放进玩具箱里。活动名称轻触式,我最强活动目标能够伸出手触摸或启动一件设备,使它发出声音或使屏幕出现图像。训练用具有声音或有图像的电子玩具或平板电脑。注意事项①儿童能够坐稳,因为坐姿会直接影响儿童的伸手能力。②物件需放在儿童触手可及的地方。步骤训练原理步骤分析1示范成年人把电子玩具或平板电脑放在儿童面前,示范如何伸手启动它,使它发出声音或者使屏幕出现图像。2视觉/触觉回应成年人鼓励儿童伸手去触摸或启动该设备,令它发出声音或使屏幕出现图像。3——重复步骤2,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鼓励儿童继续伸手触摸该设备。4完成概念当成年人准备结束活动时,可以与儿童一边唱儿歌,一边触摸发出声音或者出现图像的设备,当唱完歌后,活动便结束。
【降低难度】使用较大的物件,儿童较易触摸到。
【提高难度】成年人故意把玩具放在儿童附近但较难伸手触及的位置,或需把手完全伸展才可以触及的地方;要求儿童用左手触摸右边的物件,或用右手触摸左边的物件。使用较小的物件,提高准确触摸物件的难度。
【训练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儿童在安全情况下伸手触摸不同位置(如高度不同)的物件。例如:在公园触摸高高低低的花草,在超市触摸放在不同位置的货品等。调节物件的大小,以训练儿童向物件伸手的准确度。成年人把玩具放在儿童身旁不同位置(如头上、左边、右边等),以训练儿童向不同方向伸手。活动名称收拾好帮手活动目标儿童能用前二指或前三指抓握物件。训练用具不同体积的积木,适合使用前二指或前三指抓握的容器(如小篮子和小容器)。注意事项①若儿童有把小东西放入口里的习惯,进行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行为,以免发生危险。②选择的物件的体积以及抓握物件的方法,应按儿童的小肌肉发展阶段决定。步骤训练原理步骤分析1示范成年人把塑料积木散放在地上,示范用前二指或前三指逐一拾起来,并放入小器皿里。2——指示儿童模仿用前二指或前三指拾起塑料积木,放入小器皿里。3动作协助若儿童不懂得如何用前二指或前三指拾起塑料积木,成年人可以引导他如何弯曲后二指或后三指,使儿童顺利拾起积木。4完成概念当地上所有物件都放进了小器皿后,活动便结束。
【降低难度】开始训练儿童用前三指拾物件时,可以选用较大的物件。当儿童有进步后,才转用较小的物件,让儿童学习用前二指拾。
【提高难度】较小的物件要求儿童使用前二指才能够拾起来,所以若儿童的能力许可,可选用较小的物件进行训练。
【训练拓展】当儿童取零食(如小饼干)时,可鼓励他们用前二指或前三指抓握饼干。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儿童协助收拾物件(如玩具时间后协助收拾),以增加练习的机会。
训练用具和活动开展形式不一定要按照范例的一样,可根据儿童的具体状况进行改变和调整。本文内容摘自《孤独症儿童训练指南(全新版) 活动指引3 小肌肉和大肌肉》,该文章仅作为特殊教育的科普宣传,如若侵拳私信可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