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母狮子在交配后会立刻攻击撕咬雄狮,为何人类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时间:2024-04-21 02:39:36  
母狮子在交配后会立刻攻击撕咬雄狮,为何人类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每当有新的狮王上位后,只会做两件事情。

1、第一件事就是:咬死狮群里所有“前任狮王的孩子”,只要是6个月以下的雄性幼崽,无一幸免,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狮群的“统一性”。

2、第二件事就是:尽自己最大限度的繁衍后代。因为狮子的繁殖率很低,为了确保狮群的壮大,当雄狮接收到母狮子的FQ信号后,就会寸步不离的跟在其身后,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次跟母狮子进行交配,在精力旺盛时,甚至能达到一天上百次。

虽然雄狮们“繁衍后代”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母狮子们也特别的不容易,它们不但要承受着雄狮们的“暴力交配”方式,还要忍受着“丧子之痛”。

为何所有雌性猫科动物在完成交配后都会立刻攻击对方?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猫科动物就是宠物猫。饲养过宠物猫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在宠物猫FQ期,是特别折磨人的,简直令所有的猫主人身心疲惫。

因为这个时期的宠物猫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同样备受煎熬,并不好受,它们会大脑不受控制,每天都想着往外跑,希望能寻找同类进行交配,如果无法跑出去,那就会夜夜嘶吼惨叫,声音凄惨。

而“为情所困”的公猫们不但会尝试各种“越狱”,还会在家中到处乱撒尿,猫的尿液味道特别重且难以去除,所以在猫咪的尴尬期,如果无法帮助它们顺利交配,那么最后被逼疯的肯定是猫主人。

在猫咪交配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甚至出现在所有的猫科动物身上:

在猫咪交配过程中,公猫会死死地咬住母猫的后脖子肉,当母猫完成交配后,会“开心”的满地打滚,随后“愤怒”的去追打、撕咬公猫。

同样母狮子在整个交配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痛苦的嘶吼,在完成交配后,也会第一时间去攻击雄狮,很多有经验的雄狮为了免受伤害,在完事儿后的那一刻后,会火速逃离“作案现场”。

那么,为什么猫科动物间“暴力交配”会让雌性猫科动物又爱又恨呢?其实是有原因的。

主要原因就是:雄性猫科动物的“作案工具”让雌性猫科动物们提不起半分舒适,整个交配过程除了疼还是疼。

1、无论是公猫还是雄狮,它们的“作案工具”上都带有一些“倒钩”。这种倒钩有点类似猫咪舌头上的倒刺,但却比这种倒刺要更加尖锐。雄狮的“工具”上长了100多根倒刺,这种倒刺叫做角蛋白,就像人类的手指甲一样,长度大约在1厘米左右,密密麻麻的覆盖在雄狮的“工具”上。

2、雌性猫科动物在FQ期时,是不会主动进行排卵的,于是雄性猫科动物的这种“倒刺”就起到了一个“促进雌性排卵”的作用。由于这种倒刺在雌性体内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在这种痛苦的刺激下,雌性猫科动物们大脑会不自觉的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来促进卵子加快成熟和排出。

猫科动物的这种“倒钩”虽然会给配偶带来极大的痛苦,但是对于雄性猫科动物们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种倒钩进入雌性体内后,会把其他雄性狮遗留在雌性体内的精子刮掉,便于保护自己的孩子顺利出生。

为何人类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人不禁会问:同样是自然界的生物,同为哺乳类动物,为何人类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便于繁衍后代的倒钩,除了猫科动物之外,一些犬科动物也有,它们都属于哺乳性动物,那么人类也属于哺乳性动物,为何人类却没有长这种倒钩呢?

其实,人类也是有这种倒钩的,只不过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这种倒钩被进化没了。

国外科学家们通过最新的DNA片段发现,人类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已经完全丢失了制造人类YJ脊椎的DNA密码。

现代生长在猫科动物和一些犬科动物生殖*器上的一些角蛋白小倒钩,科学家们根据基因分析显示:这种史前的雄性生理特性曾经广泛应用在黑猩猩和人类祖先身上,它们均生活在600万年前。

但是在70万年前,当人类祖先不断通过进化分裂成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之前,这种生殖倒钩便已经从人类的基因中彻底的消失。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人类祖先进化史上,人类祖先和黑猩猩一样,雄性的生殖*器上都是长有角蛋白倒钩的,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大脑的发育和延长生命的繁衍生息,这种倒钩逐渐退化消失。

加州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吉尔在研究中表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510中DNA基因片段丢失,而丢失的基因片段中包含着控制大脑发育和雄性激素分泌的基因。

虽然这些基因丢失,但也让人类的“作案工具”在进化过程中变得更加干净和简单,也让我们人类在自然界中显得更加与众不同,至少在智商上变得比普通动物更加高。

我们都知道在动物界,特别是哺乳动物中,雌性动物之间都不是“一夫一妻”制,为了能保证整个家族的繁衍,壮大整个族群,雌雄动物几乎都是“一妻多夫”。除了人类和灵长类黑猩猩缺少雄性激素分泌的基因,其他的哺乳类动物都存在这种基因。

因此,这些动物的生殖*器上进化出了这种倒钩,倒钩可以让雄性动物变得更加敏感,加速完成繁衍交配。

人类在缺少了这组雄激素受体基因后,进化掉了生殖*器倒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类在思想上有了进步,不再像动物们一样“一妻多夫”进行着混乱无比的繁衍生活,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出现,人类社会也逐渐走向了文明。

一夫一妻制后,男性也不再需要像猫科动物那样剔除竞争对手的生殖细胞,干净又简单的“工具”能让这个过程没有痛苦。

结语。

科学家们表明,在自然界中,动物们的这种倒钩,与其说是提高繁殖率,倒不如说是为了“排除异己”,在面对着激烈的生殖竞争中,这种倒钩刺激雌性排卵,伤害雌性,使雌性无法与另外的雄性交配,以此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能生存的更长久。

仔细想想,人类在生物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能够脱颖而出,失去了倒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减少女性在繁衍后代过程中的痛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