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全篇引用 @千叶 的回答,私以为已经把这个问题讲透了,同时十分感谢他的这个回答,帮助我走出了一片泥沼,链接在这里。如何对抗虚无主义?
全文复制如下:
我认为虚无主义是一种对世界很深刻的见解,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是很难产生虚无感的。
常识只知道感性的区别,并认这种感性区别为最真实的东西,所以常识是不会感到虚无的。比如A比B每个月多挣1万块,C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做到了什么级别,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最好懂、最直白的东西。在传统中国,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修齐治平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即使在古代,仍然有相当多智者从中国历史中生发出了对一切世俗成就都毫无意义的慨叹: 比如在以中晚唐诸多著名诗人为代表的知识阶层看来,英雄事业、帝王江山、繁华盛世、崔嵬宫阙、文采风流、城市财富的积山盈海等等一切制度文化和经济成就的积累,都是毫不足评的过眼烟云;而只有这些伟大事物的转瞬即逝、一梦成空才是世界的本质特征: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虎为龙亦成空。 ...... 在大量小说和戏剧中(在传统中国,广大下层民众的历史观念和正治哲学主要是在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浸染下形成的),也依然是以对一切制度成就毫不足评的悲叹,来作为总结人物和王朝命运故事的基本理念: 千年田土八百翁,何须苦苦较雌雄。古今富贵知谁在?唐宋山河总是空! ...... 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1]。
在中国古典名著里,也常将虚无主义认作是世界的本质。《三国演义》,开篇便讲“天下大势”变化不定不可捉摸,结尾处“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也是对一切英雄豪杰都注定化为“野草”的感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同样是对任何世间繁华、人生追求都毫无意义的悲剧性总结。
其实,虚无主义基本是中国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少它比那种认追名逐利、修齐治平为最高追求的精神要高的多。因为虚无主义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一切(感性的)东西都是要死的,亦即生灭流变的,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和很强的反思能力。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正在死亡,而且是每分每秒都在死亡:当你意识到你上一刻的感觉时,它就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你的所有记忆都是作为已经死去的记忆浮现在你面前。然而,你的人生目标归根到底还是体现为一种感觉的(比如成就感、被尊重的感觉),所以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一切都是不能持存的。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高考后就抑郁了,因为他发现他努力追求了多年的目标(高考的好成绩)一点都不神圣也不永恒,它所带来的快感竟然那么短暂就过去了,这个时候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会意识到在大学里继续重复高中的模式(比如追求一个好工作)是多么地虚无,所以他抑郁了。“中年危机”本质也是这样。
但到这个环节,人就需要再追问一步:如果是世界是虚无的,我也是虚无的,为什么我会对这个事实产生一种悲剧感呢?这说明了至少我内心里在追求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上帝),才能意识到世界是虚无的,才能感到痛苦。如果我本质上是虚无的,我就不会意识到虚无。
这可以说是走出虚无主义之暗夜的关键,即人首先应该承认世界是生灭流变的,感性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躯壳)都是留存不住的,但人只有在意识到一切都会死去,让自己面临最赤裸裸、最黑暗的死亡恐惧时,真正的自我才会出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从根本上不能凭借任何外人,是自己想要去“活”的。由此,人才能真正走出虚无主义。在基督教哲学里,我们也能看到一种类似的见解,例如《旧约》中的传道书讲:“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万事都令人厌倦”,一切富贵、成就都没有意义,只有看透这一点,才具备信上帝的前提。
直面死亡恐惧这个过程表面上看似乎充满痛苦,但“死亡恐惧”却能让人有勇气克服一般的恐惧,最终提升了人的教养。正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 这种意识并不是对这一或那一本质,也不是在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到了担忧,而是对于它的整个本质感到了担忧,因为它曾经感受过死的恐惧、对绝对主人的恐惧。这种自为的意识已经被内在的消融在这种恐惧中,在自身中使自己受到了彻底的震撼,并且一切固定的东西都在它里面震动了[2]。
为什么说对死亡的恐惧能提升人的教养?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被一般的恐惧所烦恼,比如担忧房价涨了,担忧将来失业,担忧伴侣分手,这样的烦恼注定是无休止的,但对死亡的恐惧却能使一个人震动:如果一切注定要死亡,即使我获得了上面的一切有又什么意义?当人不停追问这个严肃的问题后,他会发现,世界归根到底还是有意义的,但它只有作为精神的存在时才有意义,而这个世界是向自己——自我觉醒着的精神——敞开怀抱的,由此,人就找到了真正坚实的立足点,自然也实现了对虚无主义的超越。
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去想,越想越可怕,然后走不出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一切都是场和基本粒子,有什么区别呢?和天体相比,我们比尘埃还渺小,寿命转瞬即逝,活20岁和活500岁几乎没有差别。人的喜怒哀乐无非就是一些电信号,所有的活动无非就是一些电刺激下的运动和化学反应。一切都是场和粒子的相互作用,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不要去想这些,活着就好,生命中的每一点希望,虽然对于其他事物,对于世界和宇宙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自己,就是意义。
不是活着没有意思
而是人类本来就是一种无意义的东西
目前已有的发现都在告诉你人类不过就是宇宙中的一个意外而已
甚至连宇宙本身都没有意义
但是你之所以还能感受到『没意思』
恰恰是因为你还活着
这么说也许有点绕,但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死亡或者说『不存在』是更加没有意义的事
虽然『没有意义』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但在『有可能获得』意义这件事情上,活着似乎更有优势
所以活着,等,或者发现,都是一种无意义的胜利
虽然没意思,但好过不存在
是挺没意思的。
匆匆忙忙来人间一趟,又匆匆忙忙离开人间,爱不到最爱的人,实现不了压在心底的梦,这还不算惨,造化弄人,身不由已,家破人亡,比比皆是。真真应了那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看我现在,一事无成,体弱多病,愚笨不堪,不思进取,每日虚度,我时常也想,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我”不敢死,我要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我去寻找,日日夜夜,兜兜转转,没有答案,快要逼疯我!
外人眼里我变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每天神神叨叨,东奔西跑,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所有人对我指指点点,我一点也不在意,他们只不过是一群不知所谓的蠕虫,啃食着脚下土地,安然生活在黑暗。
于是我就这么寻找,直到我老了,躯体萎缩,行动迟缓,眼睛看不到前方,我还在想凭什么是这样,连知道活着的真相的拳利都没有么!是我太渺小,以至于我奢求窥视“真相”变成徒劳吗?我的一生寻求真相的意义又是什么?
不久以后我死了,这是另一片世界,我见到许多同辈,惊喜不已,赶忙上前问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雅斯贝尔斯和他妻子相视一笑,他对她妻子说:如果放弃你,我的全部哲学将没有任何意义。
见到叔本华,他正在看书,我问他同样的问题,他站起身回答: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欲望得到满足了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与无聊间摇摆 。
正巧罗素从旁边走来,他想了想,开口:人类一切的活动都发生于两个来源:冲动与愿望。
我不敢相信,为什么最接近“真相”的真相竟然是不一样的,直到尼采走过来,他说的很慢,只有八个字:没有事实,只有诠释。
我似乎抓住了什么,看着尼采,我欲言又止,他拍拍我的肩膀,走向未知的地方。砰!我从梦中醒过来,突然想起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我知道怎么回答他了,也许,活着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而当你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的时候, 恰恰说明此刻正是有意义的寻找的开端,迷失世界亦或认清世界,只有一线之隔。
----我是分割线----
其实没意思未必代表生活苦,苦行僧苦不苦,人照样甘之如始。
你觉得没意思大概率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你自己的定为,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完全上升不到哲学。
你如果想功成名就,那就去奋斗拼搏。如果想当个大善人,那就日行一善。想做一条咸鱼,那就维持基本生活就可以了。
但是一切都必须在共知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中实行,没有突破规则的实力,就必须遵守规则。
百年之后,没人记得你。
人必须为自己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目光放远,万物皆悲。
我之前也觉得生活没意思,时常不知道自己是谁,干着什么,想要什么。最怕的就是晚上来临,自己一个人瞪着眼睛到天亮。我不敢给父母打电话,不想出去玩,也不想结交朋友。
我渐渐的变成透明人,不在朋友圈出现,不在聚会中.出现,不在聊天群中.出现。什么都不想干,因为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在这种抑郁和胡思乱想中,我大病了一场,躺在床上发高烧,自己去医院打吊针,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
那时刚好是毕业季前夕,整个学校都显得有些压抑。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后楼被拦上了隔离带,边上停着一辆救护车,一张巨大的红色的太阳伞遮盖着什么。
周围的保洁阿姨在议论着,“不知道咋想不开,跳了。” 经常看到学生因为毕业季压力大而自杀的新闻,这次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的身边。
可能他是在食堂一起抢过肉的男孩儿,或许是图书馆对面安静看书的同学,或者是电梯间相遇面带微笑的少年。不过现在都变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那天学校的月季花开的很艳丽,阳光也是暖暖的,这个世界还很美好,可是有的人却再也看不见了。我突然想我不应该再这样沉沦下去。年纪轻轻的还有大把的时光去享受生活,去探索各种未知。
活着没意思,就去寻找有意思的事情;活着没意义,就去赋予它意义;活着没兴趣,就去培养一个兴趣。我还爱着这个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也终究会爱上我。
于是我捡起了放下很久的笔,开始写东西,写生活,写故事,写有的没的。哪怕没有人看,但我依旧构建着自己的新的世界。
活着很没意思吗?是的,生活不过是日出日落;但每天日出晨光,日落的云霞都有不同。接受自己,接受这个无聊的世界,然后在无聊中开出花儿来。
一见春风,心生欢喜,我有很多故事想讲给你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