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情感家庭

为何不能用手触摸逝者遗体?入殓师:跟恐惧无关,就算亲人也不行

时间:2024-04-27 06:02:46  
为何不能用手触摸逝者遗体?入殓师:跟恐惧无关,就算亲人也不行

文|历史求知所

文章由历史求知所头条首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人面对生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在人世间,死亡的人何其多?有的因为战争,有的因为病痛,有的因为心存死志。

而这里除了医生见证人情冷暖,世间百态,还有一项职业也一直在目睹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那就是入殓师。

万事万物都逃离不开寂灭时刻,拥有思想的人也是如此。我们用科技和社会体系武装自己生存的力量,但是在死后也需要入殓师来帮我们整理遗容。

这既是让死者走得体面,也是让生者寄托念想。他们运用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将每个被送来的逝者进行消毒、化妆和整理仪容,给予他们最后的送葬。

不过入殓师吴津娜却说道:“死者的身体就算是亲人,也不能直接用手触碰。”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死者的亲属没有拳利去碰即将入葬的亲人吗?是因为人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吗?

其实并不是如此,这不是入殓师对死者亲属的不尊重或者人对死亡的忌讳,而是另有原因。

入殓师这一角色,从古至今都有,并且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殡葬行业。

不过殡葬行业却又不是那么地讨喜,比如一家殡葬店如果开在各商店之间,那么店家每每看见,便会直呼道:“晦气!”

人们如果看见路边有丧葬的纸钱的话,也会说一句“晦气”并远离。总之,丧葬行业在人们的眼中一直是晦气的存在,遇见了便会滋生不可名状的恐惧,感觉一切霉运都与这些有关。

归根到底,这些都是对丧葬行业的不了解,对死亡和亡者这一类的避讳和恐惧。吴津娜与众多人不同,她15岁的时候就踏入了这个行业。而周围人也多是诧异和不理解。

吴津娜则苦恼过周围人的误解,但是她从未想过离开。要说她为什么坚持,为什么踏入这个行业,那还要从一件事儿说起。

在吴津娜小的时候,她便见证过一场死亡,从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具僵硬、冰冷和腐烂的尸体。吴津娜是80后,在那个物质与科技匮乏,人民满怀希望的年代,她立志当一名体育教练。

不过在她12岁的时候,她改变主意了。她的一位亲人不幸死于一场车祸,而她收殓却草率得不得了。

生前爱美的亲人死后多处变形,血肉模糊,却在那个年代没有过多地整理遗容便早早地入棺。

那时她的亲人已经面目全非,尸斑满身。吴津娜的父母则觉得小孩子不能看这些,便没有让她来参加这场送葬和告别。

不过也就是吴津娜父母的这个决定给吴津娜埋下了一枚名为好奇与遗憾的种子。

长大后,对死亡体会得越发透彻的吴津娜一回忆起小时候的那场丧葬,便满满的遗憾挂在心头,这也就促使着她在15岁那年,毅然决然地报了福建某学校的殡葬专业。

只是经历过战争洗礼,才站起来没几年的国家在那时的殡葬还不是比较纯熟,于是,吴津娜便又在19岁时前往了日本。

这一去便去了9年,途中,她也面对家人的各种不理解。而她的爷爷则是愿意她的孙女去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走下去。

人们常说,如果一个人反对了父母拳威后,自己闯成功了,那么他或她便是对的。如果一个人在此之后失败了,那么他或她的“出格”行为便会是错的。

所幸吴津娜做了那个对的人。

在这9年的求学生涯里,她时刻秉记着去学习系统的殡葬知识。她也深深地理解到自己踏上了怎样的路,肩上又是怎样的责任。

殡葬专业属于实际实践偏多一点儿,吴津娜犹记得一位肝癌患者。那是一位大限将至的肝癌患者,也是一位年仅6岁的小孩儿的母亲。

吴津娜在接到通知赶到时,便看见幼小的孩子啼哭不止,在一位躺着的面色苍白的人面前无助着。

吴津娜所能做的便是抚摸孩子的脸颊,为他的母亲整理遗容,让死者安息,也让生者释怀。

这位母亲生前遭受疾病折磨,腹部有着不少的积液。而这正是需要她的时刻,吴津娜为了做好这位逝者的防腐工作,便必须让这些积液排出。

吴津娜因此下意识地便将小孩儿哄走,准备进行工作。也就是在这时,吴津娜突然灵光一现地感触到当初她的父母又为什么会让她回避。

她突然释怀了自己那么多年没有参与非常好的亲属的葬礼了——这是源于长辈对小辈的保护。

5分钟后,小孩儿被允许进来后,便哭咽不止地说着:“妈妈一直想要自己的肚子能够恢复扁平,这样就能够穿上漂亮的裙子了。”

当吴津娜做完这一切,为逝者穿上漂亮的碎花裙子后,一直情绪不稳,眼泛泪花的小孩儿什么也不说地对吴津娜深深地鞠了一躬。

就是这一幕,让吴津娜更加明白了入殓师的意义,至此难忘。

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吴津娜更加坚定了要把殡葬行业做大做强,于是她在2013年时,满载着成熟的殡葬体系,在上海成立了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而她也将“古人沐浴”团队发展起来,并带到了人们的面前。或许有人好奇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那还要从吴津娜的一段话说起。

她说:“逝者从不是一具简简单单而又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位有温度的故人。”讲到这里或许会有人疑惑为什么吴津娜要这样说呢?

一是因为营销理念,二是因为她自己也发自内心地觉得每一个逝去的人,生前都是一位与在世的人有各种各样牵扯的故人。

那么吴津娜又为什么宣传着“故人”理念,却又水旜“即使是亲人也不能直接手碰死者呢?”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忌讳的事情,而两者的理念也并不冲突。

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细菌和病毒,人身上也具有各种各样的菌群。我们所熟知的亲人在死后便失去了那一层抵抗屏障,会有大量的菌群繁殖。

这一点可以类比为“鲸落”,一物落,万物生。不过除此之外,人与体携带的大量菌群在失去屏障后,便会肆意繁殖与传播。这在防疫角度是不好的。

当然这些细菌和病毒不仅对触碰它的生者来说是有害的,对那些被触碰的“故人”也是有害的。

如果我们拿手去直接触碰逝者,那么就会造成他们身上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瘀青,也就是尸斑。所以吴津娜说的不能用手直接去触碰遗体,是对生者和死者的尊重。

除此之外,吴津娜还着重说了一下整理遗容的步骤。尤其是故人的头部上,他们会根据不同肤质的人去用不同的洗头膏轻柔地洗去凡尘。

因为故人的头皮在新陈代谢停止后,会变得格外脆弱,这需要他们去仔细轻柔地揉搓。在面部整理上,吴津娜则让团队采用高浓度面膜敷在逝者脸上,以此保证逝者面容具有光泽感。

这既方便了后续的妆容问题,也方便了故人家属能够接受故人死去的面容。

在全身清洁上,头目也会给故人以最大的尊重。他们会用两条毛巾交替覆盖住故人的身体,不让其完全暴露。

还有一点便是吴津娜结合了中国文化觉得故人的肩部与脚部清理尤为重要。这象征着“肩上挑的担子可以放下了”和“顶天立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着吴津娜作为一位入殓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更有记者见到她在为一位逝去的老者整理遗容时,便是轻柔地擦拭着,像对待活人一样。

在洗头时,要小心地捂住老人的耳朵,防止进水。她的团队还有一大特色便是,员工在整理逝者遗容时,家属可在透明的玻璃外边观看。

曾经有人向往这个行业,便向吴津娜求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入殓师。

吴津娜说道:“这是一个长久战。你至少需要3年的磨炼,平均每天要为15位逝者整理遗容。”

吴津娜身为一位入殓师的素养是毋庸置疑的,在她留学期间,曾接到一位初二的女生的殡葬,那个女生是一位在当地县排名第二的剑道选手。

可惜她在即将比赛的十天前被卡车撞倒,卷入车胎底下。她的父母面对死后面目全非的她,哭泣不止,一直想要女儿能够恢复体面地离开。

吴津娜来了一看却被吓到,就算是已经做了许久入殓师的她看到这副惨相也不能做到面无表情。这样的入殓需要进行拼骨和缝合,而吴津娜在做时就必定会发出声响。

所以吴津娜便想遍了各种头绪,为了女孩儿的父母能够得到慰藉,便在当天边播放着逝者最喜欢的音乐专辑,边进行拼骨缝合。

在最后,她还巧妙地给小女孩儿留下了颈部一颗未系的扣子,让女孩儿的父母参与进来,进行最后的道别。

入殓师,一位游走在生人与逝者的职业,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问活动
金寨电信公司扶贫日慰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
姚李镇开展关爱环卫工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作
王万喜到城关镇调研工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组织工作半年培训会
油坊店乡:召开2016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