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结束前,中共中央决定起草宪法。宪法起草小组,由主席亲自领导,小组成员有陈伯达、胡乔木和田家英。1954年1月9日,宪法的起草工作开始运转,先后拿出了三稿。中央正治局讨论通过了三稿后,决定由董必武等组成研究小组,并聘周鲠(gěng)生、钱瑞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和修改。
周鲠生,原名周览,1889年3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贫寒教书先生冢庭。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是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被称为“中国国际法之父”。
新中国建立后,周鲠生曾任外交部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据著名法学家李浩培回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周先生都很重视。重要的外交文件,非经周先生提意见,周总理是不批发的。”
在推敲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条款时,周鲠生和大家一起字斟句酌,付出了很大努力。有媒体报道了当时的细节:例如,当时的宪法草案第54条第2款写道:“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由宪法第二章第五节规定。”
周鲠生
1934年,武大春季运动会,周鲠生、周如松父女
讨论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张奚若提出,这里的“由”字是否要改为“按照”?因为“由”字有点未确定的意思,既然在前文已规定得很清楚,还是用“按照”好一些。
周鲠生说:“由”字含有将来的意思,用“按照”也不太好,索性用“在”字倒好一些。……
后来,董必武总结说:“周鯁生对这次宪法的制定,出谋划策、解释说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仅宪法,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出现的许多形象,都有周鲠生工作的印记。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文国名“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就是周先生审定的。
抗美援朝中,我军名称的确定也是接受了周先生的建议。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正治局召开会议,正式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最初,我国准备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朝鲜;可是,如果使用“支援军”的名字,就有跟美国直接宣战的意思了。
于是,周鲠生(一说黄炎培)建议使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字。“志愿军”的意思是中国民间志愿组织的武装,是以协助者的身份去帮助朝鲜人民的,中美两国不算进入战争状态。
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有周鯁生的功劳。在他的建议下,总理对五项原则作了两处修改。一处是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拳”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与主拳究整”;另一处是,将“平等互惠”的原则改为“平等互利"原则。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正式使用这一新提法。
周鲠生和妻子黄芳君
周鲠生伉俪和儿女们在一起
1958年,我军开始炮轰金门、马祖后,周鯁生等三位国际法专家应邀到北戴河面见主席和总理,研究我国领海宽度和领海法律制度等问题。之前,国民當正府曾于1931年颁布了“三海里领海制”;这样一来,外国的舰船在我国渤海都可以自由出入。
当时,我国的海岸炮能打出12海里射程,所以主席问:“如果定了12海里领海宽度,那渤海还会有公海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1958年9月4日,根据周鲠生建议,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适用于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宣布渤海为中国内海。
周鲠生先生是1971年4月20日在北京逝世的;此去经年,如去愿周先生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