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部分原因根植于西方世界常见的偏见。根据谢里丹·普拉索的著作,亚裔男人在美国主流媒体中一直以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如果说好莱坞和电视上还有些许对亚裔女人令人仰慕的描绘,对于亚裔男人则吝啬许多了。他们绝少被刻画成拥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除了极少数例外,荧幕上的亚裔男性大多是鬼鬼祟祟而又没安好心的小个子,要么是缺少骨气的窝囊废,要么就是会些花拳绣腿却最终被白人打的屁滚尿流的小丑。缺少男子气,这些亚裔男性几乎永远得不到女人。
即使这样,事情总有另一面。我曾经被中国男人拒绝过,因为他们感觉作为传统的中国男性,实在无法想象娶一个洋妞。潜台词却通常是洋妞乃红颜祸水,生活随意的狐狸精或其他什么东西。一般来讲,分手的压力来自父辈。毕竟,在中国婚姻是整个家族的事情。我之前的中国男友曾决绝地告诉我,他的父母是断无可能接受我的。不过,还是有一些中国男性以及他们的家庭乐见外国妞成为家庭一员的。除此之外,我怀疑有些外国女人出于经济原因而不会考虑中国伴侣。如果不是大老板,高管,或炙手可热的人才,一般中国男人是很难挣到大钱的。而且如果他们要去女方国家生活,会有更多的障碍让他们难以养家糊口,比如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和异国固有的偏见。有一个中国男性曾对我见,他大学时有过一个俄罗斯女友。但是他说他从没能满足过那个妹子(嗯,那方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从此对外国妹子敬而远之。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顺、成见和其他阻碍,还是有洋妹子和中国小伙子走到了一起。我是其中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女性正加入这一行列。眼下,生命中有了丈夫,我已感觉很幸福。这并不因为他是中国人或我们的婚姻有多么与众不同,而是因为,我爱他。
推荐阅读:中国人为何鲜有能泡到洋妞的?
曾有一位美国的汉学家建议我研究一下中国人和白种男人的性关系。他自己在这方面有过一些体会和思考。
他的观察是:一个白种男人在中国很容易遇到许多女性性伙伴,但是,白种女人却极少在中国有中国人的男性性伙伴。而中国人到了美国,女孩子很容易找到白种男人的性伙伴或恋人,而中国的男孩子却几乎没有人找到白种女人的性伙伴和恋人。白种人在黄种人这里的性地位,在其它肤色的人那里也是一样。
这背后首先是种族主义。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的文化建构中,白种男人的种族优势地位不仅为白种人认可,也为其它肤色的人们所接受。至少,我们的潜意识深受此影响。而在男女匹配的父拳文化标准中,男强女弱也是一个被各肤色人种所普遍接受的性别模式。所以,优势的白种男人更多获得弱势的其它肤色女人的青睐,而弱势的非白种男人却无法获得优势的白种女人的青睐,我们看到这其中有种族主义,但种族主义之后更重要的是男女的社会性别角色。
这也就不难理解,许多中国人走到街上看到对面走来一对白男人和黄女人,会感叹说:又一个中国女人让老外玩了。而偶然看到一对黄男人和白女人,会兴奋地说:又一个外国娘们儿被中国爷们儿玩了。
这背后,仍然是将男女置于性关系的不同位置上,男人总是获得者,女人总是失去者。中国男人得到外国女人似乎是全体中国人占了便宜,而中国女人跟了外国男人是全体中国人,至少是全体中国男人的损失,特别是当这个女人符合东方审美标准的时候。中国人在性上的的媚外与反外,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是,这是中国女人对外国男人的媚外,中国男人对外国女人的媚外,以及中国男人对外国男人的反外。
在北京使馆区的酒吧和餐厅里,外族男人和中国女人出双入对的情况很常见,没有人多看几眼。有一次我和一个美国女孩子在那里吃饭,却惹得满餐厅的外国男人都以怪异的目光打量我,我从中看出来对性的猜测与种族意识的介入。所以可见,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人在籍种族的优势与性别的角色思考和定义两性关系。
如果从男性气概的角度思考一下,也可以找到根据。优势地位的男人会被认为具有更强的男性气概,因为男性气概的强弱原本就是与地位、阶级、经济、文化的强弱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鼓励强势男性气概的文化中,女性向往具有更强的男性气概的优势白种男人,也是顺利成章的了。而如果能够在性上占有处于优势的白种女人,也可以说明这个中国男人的男性气概之强,自然白种女人也是属于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了。(原题:跨国性中的种族优势与性别优势,受拳摘自《方刚观点》一书。)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