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炒菜他也在下面,舔还问我下的面为什么那么咸!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一间破陋的小厨房,墙是用麦秸和泥土做的,上面是高粱杆子扎的靶子和泥土。上面很多裂缝,一刮风就会落尘土,一下雨就会漏!
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打水、扫地、喂鸡、鸭、牛、羊。忙好这一切后,会喊我们起床去上学,上完两节晨读课回家,还没进门就能听到厨房叮叮当当的刷碗声,母亲赶着把早饭做好,等我们回家就有早饭吃。那时感觉家特别温馨、母亲特别能干。不知道什么时候,厨房的墙慢慢有了几道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父亲用木头顶着裂缝大点的墙边。

我炒菜他也在下面舔 还问我下的面为什么那么咸
那时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我们兄弟姐妹们五个算不上劳力,都靠母亲和父亲在地里忙活。没有时间、也没经济盖一间新的厨房!后来厨房成了危房,随时都有墙倒房塌的危险,母亲在里面做饭时,只要一看到墙壁和房梁响动就快速往外跑。吃饭时,父亲和母亲总让我们去院子里吃饭,离厨房远点!不知道这样坚持了几年,母亲总说:厨房再破烂,毕竟还能挡风遮雨,总比在院子里露天强!
一年夏天,麦收过后,母亲在厨房炸丸子,我放学回去,书包放下就进去吃。刚吃了一两个丸子,厨房的房顶又开始大面积落土了,母亲紧忙叫全家人都跑到院子里,远远看着,墙壁裂缝越来越大,房顶摇摇欲坠,墙壁随时都有可能倒掉……我突然想起来厨房里还有母亲刚炸好半盆丸子,一年估计吃不上两三次,我才吃了两个,就偷偷溜进去,抓了一把放口袋,又准备抓一把。这是父亲快速跑进来,一把拉我到院子里,这时院子里站了很多邻居,父亲和母亲几乎从不当外人面打骂我们,这次母亲却打了我屁股。现在想起来那时为了一口吃的,我勇敢闯进去的情形,也不仅为自己捏了把冷汗,感觉那一幕很是悲壮,也让我刻骨铭心!
第二年,厨房还是倒塌了,所幸当时里面没人。父亲和母亲虽然有些痛惜,但也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战战兢兢做饭吃饭了!父亲请了村里会做灶台的人,在院子里做了个灶台,墙上弄几个钉子,筷子笼、锅盖、水瓢等用具都挂墙壁上……母亲就在露天的灶台做饭、炒菜,那时虽然是粗茶淡饭,几乎一年到头吃不上肉,天天白菜、萝卜、冬瓜,我们放学归来吃的却甚是香甜!只是下雨天和冬天苦了母亲。
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父亲便在老屋前面又盖了一进院子,两间东屋挨着一间厨房,房子的最下面半米是用红砖,上面还是麦秸和泥土做的土墙,房顶用了瓦片,下雨也不会漏了。厨房有点小,只能把烧饭大锅放里面,在厨房门口,父亲又做了个小灶台,专门炒菜用!母亲做饭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只是炒菜还需要在外面。那时我每天放学回来,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看母亲在厨房内外忙得不亦乐乎,觉得母亲很了不起,能把面粉做成各式各样的好吃的,蔬菜同样炒出很多花样来,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围着饭桌吃饭,场面也很是温馨。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免要多做几个菜,我们也可以打打牙祭,所以我盼着家里客人能经常来……我十八岁那年离开家,直到现在,我的记忆里最多的,就是十八岁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