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大约过了一年多,二哥从东北回来探亲,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紧困,二哥几年才回来一趟,没事时就和母亲一起去队房拉家常,缘由不外呼多陪陪母亲,由于都是没结婚的小伙子,二哥很快就和几个男知青熟悉了。再后来也认识了二嫂她们几个女知青。探亲假一晃而到,二哥返回了工作单位。
我呢,和二嫂她们越来越熟,一有空就像长在了她们宿舍,二嫂不但常给我吃糖果之类的好东西,还会给我梳头,洗头 ,以后二嫂去我们家的次数也相对多了起来,可谁都没想是二嫂单恋了二哥。直到母亲有病不给她们做饭了,二嫂照来不误,而且总要趴在柜顶,看半天照片。(这个半天是我们当地的口语,可不是真得半天)二嫂的心思很快就被知青们看破,二嫂想找二哥的事迅速传遍了村子,因二哥不在家,家里人听见了也没当回事。
过了两年母亲因病去世了,二哥回来住了些天。二嫂来我们家更勤了,在二哥临走时,父亲向二哥提说了,二嫂有意找二哥的事,二哥不同意,说他在东北正谈着一女朋友,父亲听了坚决不同意,并说,如果二哥在那儿成家,顶如卖在东北了,何时能回来?就这样二哥带着失去母亲的悲伤和个人婚事的纠结回了东北。 此时,二嫂对我更加亲近,我也对二嫂产生了些许依恋,一天不见,就好像缺少了啥似的。第二年父亲就以他绝对的拳威,去信,去电报把二哥催了回来。首先父亲肯定了二嫂的人品,及种种优点,在二哥不同意的情况下,父亲搬来了援兵,从几十里外叫来了六爹和姐姐,让做二哥的动员工作。
就这样二哥终不敢违抗父命,和二嫂成亲了。一共没住几天二哥就走了。自然我就成了二嫂的陪伴,曾经二嫂那让我不能接受的长相,经过几年的相识、相处,反而变得缺点也成了优点。这时在我看来,二嫂的长相并不难看,甚至还有过人的洋气,每天晚上和二嫂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到深夜,我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除了家庭作业不会的题,还有天上地下的即兴问题无所不问。二嫂成了我的家庭老师。在黄昏的煤油灯下,听二嫂讲过无数故事,“窦娥冤”“岳飞传”“唐王李世民”还有北京的生活,保定的轶事等等。二嫂老家是保定的。在八个样板戏盛行时,我会在夜里缠着二嫂教我学唱京剧,直到如今我喜欢听京剧,不喜欢听家乡的二人台的嗜好,完全是受了二嫂的影响。
二嫂和我们全家人处的十分融洽,曾记的三嫂就是,三哥看了后不太满意,拿不准时,父亲卫托二嫂骑自行车跑在几十里远的三嫂娘家村里去打听、了解、带相看,这一天我和父亲不知跑出家门多少趟,向北了望着,最后我们一直站在房西面的土坡上等候着,西边映红晚霞时,终归看到了二嫂骑车的影子,二嫂带着重任辛劳一天,太阳落山前回来了,然后满脸欣喜的向父亲作了“汇报”,听了二嫂的“汇报”和意见后,父亲才把这桩婚事拍板定下来。二嫂的贤惠不但得到我们全家人的认可,还常常得到村邻们的夸赞。那时 我的许多衣物都是二嫂从北京买来的,引得伙伴们啧啧称赞,好不羡慕。包括以后我成家有了小孩,两个孩子也穿过不少二嫂寄来的时尚童装。在我陪伴二嫂的两年多时间里,二嫂对我多有爱护和宽容。所以在她离开家后去了东北,我们通过很多信, 诉说彼此的想念之情,直到现在我和二嫂,关系比较鉄。没有姑嫂间常有的那种矛盾与隔阂。在这节日期间,我衷心祝愿二哥和我的知青二嫂生活愉快,幸福安康!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