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控制欲极强,叫我做什么之前一定会事无巨细交代好步骤,而我只要按照她说的一步步做就好了。妈妈主动让我和她睡觉,我妈妈的控制欲极强。

妈妈主动让我和她睡觉 我妈妈的控制欲极强
一件小事,我家的风扇是老式的那种,开关分五个档位。一次,吃晚饭,我妈叫我开风扇,我就把风扇直接开到了三档。而我妈说:“你应该先开到五档,发动起来以后再转到三档!”我一时觉得胸中发闷,站在开关前面,一下子定住了。心里不愿意这么去做,但是手还是不自觉地照做了。
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里,非常常见。我则是在那一晚忽然间有了感觉,感觉这件事不太对劲。
在生活里,我常常有此烦扰。似乎身边的人都在强迫着我,让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我总是嘴上满口答应,心里别别扭扭,不愿意却又不敢拒绝。做得很多,心里很累,很不开心。
结婚后,和老公之间一直有一件小事在我们之间作梗。老公要求我,要经常去公婆家吃饭。而老公因为应酬时常不在家。我不想经常过去,便会引发老公的不满。
他总是会一脸严肃地说:“又好几天又没去咱妈那边吃饭了,有空多过去昂。”我看老公在意,便总是勉强自己前去。但因为是勉强,所以,脸色就没那么好看,越多的接触没有让关系转好,反而更紧张了。
老公的孝顺观念根深蒂固,我无法跟他谈及此事,但是看他不高兴,又不敢违背。这件小事让我每天都在犯愁。去哪里吃饭,几乎成了我每天的一个超级难题。我几乎快被逼疯。
后来,无意中发现,虽然老公总是让我去陪伴他的父母,他自己却并不愿意回去。而他认为自己应该常回家,但是又做不到的时候,就捏住了我这个软柿子。利用我来满足他的愿望。
我之所以是个软柿子,也切切实实地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身边的人似乎全部都在强迫着我。这个发现有点可怕。可是这件事正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工作中,同事总爱找我帮忙,倒不是因为我业务多么精,多么不可或缺,而是因为我是个好说话姑娘,来者不拒,所有来找的人都会得到帮助。有时候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忙别人的事。
烦躁是有的,不开心也是有的。但是拒绝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这里面暗藏着一个隐秘的逻辑:你拒绝别人,你就是个自私的坏人。
我很累,累倒在为了满足别人这件事情上。我为了自己看起来很好,违心地做着许多事情。
这样的人,往往不自信。这份不自信来自幼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
武志红说,决定一个人性格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童年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内化到孩子内心深处,成为其性格。长大以后,这个关系模式又外化到我们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中。
我小时候,正是父母忙着打拼事业的时候,我自小就是个敏感的孩子,常有天马行空的思想,也如一般孩子一样,爱向母亲倾诉感想。可是母亲常常看不见我,对我的话视若空气。我甚至不记得,她专注地注视过我。
而最常被评价的一个词就是“多事”。似乎不管我怎样表达,都离不开“太多事”的评价。于是我的内在模式是:严苛的妈妈和站不稳脚跟的孩子。
为了更多地获得妈妈的爱,我只能围绕她的意识打转,这样才会被看见。我才会觉得自己活着。
存在等于被感知,美国心理学家莱茵说。如果不被感知,就等于不存在。每个人都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即使这个途径有些扭曲。
这样的一个我,注定要受此对待。因为我与外界的联系是:你们对我提出要求,我尽力满足,这样我才会被看见,我们的关系才会更进一步。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提出了真自我与假自我的概念。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自己的感受构建,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妈妈的感受构建。
事实是,是我在教会周围人怎样对我。这样的一个发现让我冒出了一身冷汗。这样的强迫,竟是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我已经习惯去漠视自己的感受,而把别人的话当做命令,一切照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