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玩手机而忽视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爸爸不爱自己,甚至以为自己还没有手机重要。孩子会变得烦躁,甚至想着法子跟家长对着干,以便得到家长关注。倘若家长不明白孩子的心理而责骂孩子,孩子更会觉得卫屈,跟家长产生隔阂。
建议: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听听孩子的声音,一起玩智伴1S。
第四名
脾气暴躁的爸爸
孩子很会通过模仿来学习。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孩子很有可能继承爸爸的暴躁,甚至比爸爸更暴躁。
爸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那么孩子以后遇见类似的情况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发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爸爸和孩子的性格存在两种极端。爸爸暴戾易怒,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越来越不活泼,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缺乏自信。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心理阴影甚至心理创伤。
建议:收敛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沟通来耐心地解决问题,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第三名
毫无诚信的爸爸
孩子10岁以前,爸爸是他眼中的天,他从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爸爸的每句话都如圣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总以时间紧、工作忙为由,失信于孩子,或者是直接用哄骗来搪塞孩子,以为孩子小,就能随便编个理由敷衍。
孩子想和爸爸一起吃晚饭,爸爸总是推,“明日复明日”,餐桌上总是少一副爸爸的碗筷;孩子想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爸爸承诺“下个周末一定去”,可当孩子收拾妥当兴致勃勃地准备出发时,爸爸却不见踪影。更重要的是,爸爸屡次失信,会让孩子养成对别人不守信的坏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个人品质。
建议:
对孩子承诺要慎重,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随意承诺。
因为你的失信不仅会影响孩子对你的信任,还会让孩子产生恐慌感:连最信任的爸爸都说话不算数,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呢?
第二名
不见人影的爸爸
中国家庭一直有个误区,“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总是当“甩手掌柜”,把孩子扔给妈妈管。爸爸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岁之前。如果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男孩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汉子。
孩子很单纯,他们认为爸爸爱他们,会像妈妈爱他们一样花时间陪他们,若爸爸不能经常陪他们,那就是不爱他们。
建议:
每周至少和孩子沟通两次,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
与家人每周运动或出行一次,增加与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机会。
在无法陪伴孩子时,通过打电话等方式经常与孩子沟通。
第一名
惹妈妈生气的爸爸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