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姐姐一起收 我满足了妈妈和姐姐(图文无关)
父母不让孩子回家过节,其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孩子成家了,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去照顾,去负责,去团聚,去相守圆满。所以当姐姐从遥远的外地打电话给妈妈,说她要回家过中秋节时,半年多没见的妈妈没有像往常她要回来时那样雀跃激动,反而是全身的神经末梢立刻伸张出去,敏感地搜索着什么。
“这是什么话?中秋节就得和你的老公一起过,或者你俩回老家一起过啊!”
“要不你们两个一起回我这过节好了。”
“不过人家那边是独生子,和咱家不一样,你们要不回去,你公婆得多失落啊!”
“你又不是小孩子了,都嫁人了,不能这样任性了……”
“什么?你俩各回各家?这是闹矛盾了吗?”
“你俩好好给我在一块过节!”
……
妈最后斩钉截铁地终止了通话。
姐姐的想法很简单,好久没回自己娘家过年了,很想回来一趟,看看父母,看看弟弟妹妹们。可是姐夫也不能抛下孤独的老人,那么就各自回家陪陪家人好了,反正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间也足够久的,不差这过节的三两天。
小两口的算盘打得很好,这样就能够彼此陪伴家人,不会厚此薄彼。
可我妈依然是把中秋节当作一个隆重的全家团圆的大日子,这一点,从我们记事以来从未改变。
而我们那里,女儿出嫁总是规矩多多,有的节日不能回娘家,有的节日必须回婆家,总之是传统地很。
我妈从不是个迷信传统的人,但是她的逻辑观念里,女儿嫁人了就得跟着人家好好过日子,尊重对方,并且待之以礼。
像这种团圆的日子,老人们在家盼着儿子儿媳回家过节,而我姐却想屁颠屁颠回自己娘家,在我妈来看就是不懂事,就是不体谅人家,且不给我姐夫面子。
二
妈以前也并不总是这样。
她也总希望我们能够多在家里,即使忙碌着做饭,即使姐弟三个忙着吵啊闹啊,她也乐此不疲。
那时候每逢过节我都会很为难。
一边是把我从不到一个月照顾到十几岁的爷爷奶奶,一边是很少一起生活的爸爸妈妈。他们总是同时做好跟我一起过节的准备。
从情感上来说,我更想陪伴爷爷奶奶,他们年龄大了,我甚至一想到他们孤独的两个老人在初秋冷寂的屋子里,爷爷静静地喝口闷酒,奶奶唠唠叨叨地在月下摆满一桌好吃的迎接月亮,眼里心里就满是辛辣酸楚的味道。
可是妈妈不替我做决定。
她总是默默准备好我在她这里过节的准备,吃的东西,喝的饮料等等。看着她的忙碌,我知道她心里也有隐隐的期盼,却不忍问出口。
我总是在爷爷家磨蹭啊磨蹭,或者帮着爷爷奶奶给各家各户送节日礼物,一直磨蹭到太阳快落山了,然后不得不告诉妈妈,时间有点晚了,我就陪爷爷奶奶过节好了。
第二天,回去看到妈妈,往往就是她一直唠叨:“这个他们昨晚都吃了,给你留的。这个也是……”顺便叮嘱弟弟不要彤斣我的那份。
每一个父母,都有自己的私心,希望孩子在自己眼前,希望和孩子一起过幸福的时光。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从未改变。
如果不能这样做,那份割舍往往连皮带肉硬生生地撕开,心里的难受只有自己能懂。父母的爱,就是在这一次次地撕裂中,成就了独立而自由的我们。
三
小时候最欢心的就是爸爸妈妈领着姐姐弟弟一起回来和我们过节。
中秋节的前几天,我们就会把成箱的月饼分装成很多小包,还有水果,白酒等等。
然后我和姐姐提着东西撒欢地冲向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家。
因为姐姐很少回来,所以总是我打头阵。
我知晓每家每户的主要人物,以及可能会在那的人,如何称呼他们;我知道哪家养着狗哪家养着猫,狗一般拴在哪个位置绳子多长是否凶猛;还知道哪家孩子捣乱可能会有恶作剧,甚至也知道哪家的老奶奶最慈祥,见到我肯定送我糖果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