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姨抱着自己的小外甥,卫屈的眼泪簌簌地落下来,她每天累死累活,却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她还是走吧,那外甥怎么办,又不忍心,一咬牙,一起走吧。立刻麻利地准备好了宝宝的日常用品。
“你干嘛,把我孙子放下,要走你一个人走。”小刘姐的婆婆准备抢回孙子。
“给你带,你带得了吗?”吴阿姨甩开亲家的手,用手肘杵了她一把,抱着外甥逃也似地回自己家了。
亲家顺势坐在地上打电话给儿子:“打人了,打人了,你妈打人了。”
儿子回来了,婆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就添油加醋地丑化了事情的经过。
儿子见自己的母亲被打了,连忙跑到丈母娘家:“妈,我妈再怎么样您也不能打她吧。她身子骨不好,万一有个什么事的。”
“我就是杵了她一下,有什么事我负责。”吴阿姨被冤枉了,也不想解释了。
“这……我妈……哎……那我接您和宝宝回家吧。”
“不回,外甥也不给,像你妈那么带人的,还不带傻了去,你回去吧,人我带着。

两亲家所有人交换夫妻 东北大炕亲家母请上床
”
“妈,这不好吧,我妈想着孙子呢。”
“放心,她孙子也是我外甥,我会好好带着的,等我女儿回来你再来接。”
“这……”
“你走吧,现在想接他回去是不可能的,想他了来看一下,让你妈好好照顾大外甥,她只照顾一个应该不会腰酸背痛了吧。”
“……”
“快回去吧,家里还有个大的呢!”
……
不知道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反正现在的结果是小刘姐和妈妈带着小儿子,小刘姐的老公跟婆婆带着大儿子,往来很少。
一个天天要妈妈,一个天天想爸爸,哎,亲家变冤家,这孩子遭了罪。
3
这年头,亲家难当啊,不,那是因为我们方法不对,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冤家、亲家》告诉了我们如何与亲家和谐相处的正确方法。讲的从文革时期开始,三个年轻人两家人演义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的故事。
文革时期,刘素珍、王国胜、周宏伟三人是中学同学。王国胜和周宏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都爱上了刘素珍。刘素珍阴差阳错地嫁给了王国胜,两个男人之间有了隔阂。之后,老王家和老周家住在了一个院子里。刘素珍经常因为初恋情人周宏伟而被老伴挖苦。两家人渐渐成了冤家。王国胜和刘素珍生了一儿一女。周宏伟和妻子也生了一儿一女。两双儿女互相配成了对,本是冤家的两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终成了亲家。为了经营好重组的亲家关系,人人各退一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舍自家为亲家,日子就在亲家之间的嬉笑怒骂中流淌过去,有激烈的冲突,也有动人的情感,笑中带泪、泪中带思。
最终,两个冤家似的亲家成了最和睦的一家人。
4
亲家,本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个家庭,因两个孩子的联姻而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两家教育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许多问题见解肯定存在差异。怎样处理好亲家关系,直接关系到小夫妻的和睦。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爱、理解和宽容了。
也需要遵循四多多的原则。
1、多多谦让,家庭成员之间不要事事针尖对麦芒,多给对方说的机会,多为对方着想,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亲情无价哦。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