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服同学母亲李淑凤 把同学母亲搞服了
妈妈的大学同学说来看她。自毕业以后从未再见,整整五十年了,我打趣地问“还认识吗?需要接头暗号哦”。结果老妈居然说,已经对好暗号了:同学穿黑色马甲,手拿不锈钢保温杯,她穿红色针织外套,黄色围巾,加之微信照片和电话,应该不会丢了。
接头顺利。然后去家里看看,纪念馆、茶馆坐坐逛逛,老天还是有成年人之美的,预报的有雨,却是阴转多云,微风轻拂,是一个叙旧的好时光。同学挺讲究,我叫他叔叔,他纠正道“应该叫伯伯,我比你父亲年长。”想想也是,我们家就太随意了,长一辈的男的通通叫叔叔,女的统一叫嬢嬢,同辈的则没管年纪大小一律直呼其名,就好似同学邻居一般。
回忆好多好多,太长太长。他们毕业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时刻,大家匆匆离开加之交通通讯不便,大都没有了联系。这位伯伯的人生如他所说,真真是跌宕起伏而终成年人生赢家:分配到厂里就下放劳动,在一个化工厂里烧锅炉,那个时候没有机械,拉煤上煤都是靠体力,对于一个高度近视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的大学生来说犹如梦靥。撑不下去了必须要改变,于是开始写作。
由于底子深厚,也由于对于改变环境的迫切,他在繁重艰苦的工作之余,拖着瘦弱的身躯,很多时候还空着肚子,搜集厂里的各种资料信息写了一篇报道,相继被四川日报、人民日报登载,然后一举成名了。去了厂里宣传科,有了时间精力专业搞创作,加之其书法绘画都有功底,如鱼得水,于是有了进修的机会,然后又有了更大的平台,做了宣传科长、厂长助理、當卫书脊,一步一步仕途顺利。
改革开放了。他成了老总,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老总。他看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于是和清华等高校搞校企合作,研发新产品并且占领了国际市场,所以,企业茁壮发展,他也功成身退,每天写字画画喝酒聊天安度晚年。
那是别人的故事。母亲说当时分来我们这个厂算是比较幸运的,而60年代工科女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但我妈妈就在厂子里这个车间干干那个科室晃晃,甚至在医务室学过护士,最后去了技校做老师退休,一辈子平淡无奇;父亲和他们也是同学,在厂里绰号“牛科长”,也是只知道埋头苦干,清贫落拓一生。
说起父亲,说起那些早逝或者重病不得自由的同学,唏嘘良多。
今天是母亲节,一提起母亲,我就潸然泪下,因为我的母亲已经离开我20年了,但是母亲的音容笑貌和件件往事却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母亲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用四个字可以总结概括出我母亲的一生,那就是勤劳善良。

征服同学母亲李淑凤 把同学母亲搞服了
我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1938年,17岁的母亲嫁给父亲后就下地干活并操劳家务,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我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我们长大后,母亲还到建筑工地当力工。六十多岁了,仍不肯休息,又到街道看自行车,一天天起早贪晚,不辞辛苦。我们兄弟姐妹怎么劝她,她都执意去上班。
我母亲的一生是善良的一生。我母亲的善良在街坊邻居中被传为佳话。在困难时期,我同学在家里吃不上饭,我母亲就把家里的窝头或地瓜送给我的同学,多少年过去了,我的同学还经常在同学聚会时提起此事。我母亲的孝顺也是远近有名的,把我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和我们居住在一起,时时处处都关怀备至并养老送终。我母亲的温顺更是有口皆碑,无论和谁相处都以诚相待,和颜悦色。我从小到大,从未听到我母亲疾言厉色高声说过一句话。
母亲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尽管我母亲不识字,但是我母亲的一言一行为子女做出了榜样。我们兄弟姐妹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都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都学业有成,走上领导岗位,令人们敬佩不已。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