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一下子像扭开了开关,人整个活跃开来,他开心地捏着饼干跑过来、高高地举起来交给她。然后,一脸自豪地回自己座位。
下课了,他不再蔫头耷脑在一边失落,老早和小伙伴们跑出去玩了。

父亲强开三女儿花包 爸爸要了三个女儿/图文无关
从那以后,她记住了,不再拒绝每一个向她伸过来的小手,还动了心思,接过那双小手时,要接的漂亮,完美。
这时,有一个家长,也过来聊天,询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
他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性格很内向,你看她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上课认不认真听?”
数学老师笑着说:“小孩子没有什么内向不内向的,你可别给自己孩子乱扣帽子。小孩子们一起玩儿的挺好的,各有各的伴儿,能一起玩的常在一起。孩子们没有内向不内向的差别。你家孩子很聪明,上课有点爱玩,不过没关系,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
我们在别人的给与,付出面前,总是直截了当的推辞,拒绝的干脆利落。推辞的原因不外乎是第一:自己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不能是一个给别人添乱、添麻烦的一个人;第二:收受了别人的好意,到时候还是要还的,不定那一天自己能不能补偿别人曾经的付出,还是算了,不要接受;第三:疑惑他的给与后面有没有什么目的?如果有,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如果应对失策,岂不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大麻烦;第四:警惕心理,他的给与后面是不是有一个陷阱在等着我?
林林总总划算下来,我们接受别人的物品馈赠,接受别人的帮助总是太不放心。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个一个自己艰难建起来的坚硬壁垒里很刻板,很孤独的生活着,不敢交心,不敢放心,不敢用心。
我也是一个一直都在拒绝别人帮助的刻板生硬之人。高中时拒绝同桌给的一颗小苹果,大学里拒绝同学递过来的一小袋瓜子,只因为他们是男生,拒绝的没有一点回旋,不留一点情面。在外面行走时,拒绝援手,板着一张让所有人远离的脸,应对各种各样陌生的面孔,因为他们是陌生人。理直气壮,再加自以为是地拒绝所有伸过来手,全然不顾对方的难堪与失落,终于将自己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将自己的成年的世界打造成了一座阴森的壁垒,自己困在里面,状如囚徒般戴着镣铐,也拒绝他人的进入。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坚冰渐渐开始松动,开始不再那么自我,渐渐地开始去和周围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学着去接纳别人,学着去换位置,从别人的处地来思考问题,也学着接受别人的善良,美意,学着去说藏在心里的感谢,把心底里想法尽可能地用语言表示出来。
十年前吧,我和一个舍友很投契,我俩一直在一块儿吃饭,学习,散步,还一起抢过座位。她中途趁休息时间回了一趟家,第二天一大早急匆匆赶回学校上课,她跑的气喘吁吁但是兴高采烈,超有成就感。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