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到票了吗?”这是中国春节前后老百姓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现如今,虽然铁路春运出行的人次依旧居高不下,但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早已不像过去那般“难于上青天”。在这人人能够亲身感受到的变化中,高铁自然成为了铁路春运出行第一主力军,它不仅完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也已经悄然改变了中国30年的春运格局。高铁见闻(笔名),一位被称为“高铁科普第一人”的高铁科普作家写了一本关于中国高铁崛起史图书《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这是继首部世界高铁发展史图书《高铁风云录》之后又一力作.本书全景式展示中国高铁崛起之路,纪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
五个发展阶段
高铁的成功作为今日中国的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它的成功是如此地惊人与突兀,但他的成功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经历了了一个扎扎实实地发展历程。见闻君在书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了五个阶段: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高铁的思想开始进入启蒙阶段。中国高铁的青铜时代,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诞生。第三个阶段进入了高铁的黄金时代,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高铁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这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了英雄时代。从2013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强玩同学妈妈漫画 在动车里被强干的漫画
徐厚广用各种方式进行科普,他的小粉丝曹景星小朋友会详细记录,熟记于心。
红网长沙3月2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杨艳通讯员梁蕾)从微博科普到动漫科普,再到出书科普,“80后”徐厚广用近乎偏执的热爱与激情诠释着高铁故事与中国制造,其第一本书籍《高铁风云录》市场销量近十万册,成为“黑马”。今日,他带着新书《大国速度》来到长沙签售,再次圈粉无数。
回应热点科普高铁缘起7·23动车事故
“科普是我为高铁贡献自己力量的一种方式。”徐厚广笔名“高铁见闻”,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目前在中国中车负责企宣。徐厚广最初玩微博,谈论的都是铁路知识和高铁内容,原本无心却受人关注,粉丝量渐长。
真正触及内心、让他感觉到责任的是2011年的“7·23”动车事故,面对社会对高铁的普遍质疑,面对各种谣言,他决定站出理性说话、回应热点。理性的分析让他的微博粉丝量飙升到16.7万,“这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与科普的重要。”
零碎的文章影响力终究有限,这时候有人建议写书,出于责任与热爱,出书变得顺理成章。徐厚广一气呵成写成《高铁风云录》,被业内视为“世界首部高铁发展史”,市场销量近十万册,一度引爆中国高铁创作热潮。但限于主题和篇幅,此书对中国高铁发展言之甚少,让人大开眼界却又感觉不过瘾。
此番出版的《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则对中国高铁作了全景式描写与深度挖掘,以简洁明快而又满怀热情的笔触详述了中国高铁三十年来走过的风雨路程,集中展现了中国高铁发展历史脉络,讲清了中国高铁艰辛曲折的历史进程,一改此前外界对于中国高铁发展的割裂与违和感。
“中国的高铁发展经历艰辛后强势崛起,这凝聚着几代铁路人在人才储备、技术积淀上付出的巨大代价和艰苦努力。”徐厚广认为,续写高铁故事,挖掘中国制造里的创新,是他的天职。
圈粉无数8岁少年从北京“追”到长沙
在徐厚广的10多万粉丝里,很多孩子的执着让他感动不已。
8岁的魏蓝天今天从北京来到长沙,只为与徐厚广交流高铁知识。
11岁的马泽明,专门“捕捉”科普讲座信息,一次在长春举办讲座,在答题互动中,主办方出了10道冷门的铁路题目,徐厚广答对了7道,而马泽明全部答对。此后,很多讲座里都会出现小朋友的身影,“他对高铁非常熟悉,也因此拿模型‘拿到手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