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晋升职称文件公布后,我们同届的人喊着让老高请客,听老高讲了他的心路历程:老高说,他大专毕业后当了七年半的乡村小学语文老师,感觉像被困在笼中的鸟,想要远离坐井观天的生活,于是辞职考研,同是乡村小学教师的媳妇不但没阻拦,反而大力支持,一个人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开销,让他专心读书,怀孕、生娃、照顾孩子老人更是没有一句怨言。
硕士三年博士四年,七年奋战,他终于把博士学位拿下,得到了这份梦寐以求的大学教职,可是学校的规定是副教授或以上级别的老师才能解决家属工作并提供租金很低的教工公寓,所以他和老婆孩子还是异地状态。
毕业那年他已经三十六了,媳妇为了他上学这么多年几乎没买过什么新衣服,化妆品都是用大宝,他不想让媳妇再等下去了,于是他发扬笨鸟先飞和死磕的精神,冲着那几项严苛的申请副教授的指标,一路狂奔过去。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读书写论文,白天有课就去讲课,没课就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的省图书馆泡着,备课、看书、研究优秀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路,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发邮件向自己的博导、硕导或是现在单位的专家请教,做好笔记和调研。
晚上是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十二点前没有睡过觉。每天坚持输出,积累论文素材,根据导师的推荐针对不同期刊的要求进行投稿,初期遭遇拒稿是家常便饭,别人可能就早就放弃了,老高不,他会给编辑写信,虚心请教编辑指导自己,多数没有回音,可还是有编辑被老高的执着打动,会对他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老高认真地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终于第一年的年底,他的论文被顶级核心期刊收稿了。
因为论文质量过硬以及编辑们之间的互相推荐,老高在第二年一下子发表了六篇二类核心,加上之前顶级的那篇,远超评职称要求的四篇。至于国家社科课题,因为前期论文的积累和学术基础的打磨,老高第二年头一次申请就获批,创造了我们学院的记录。
老高说:“俺心眼实,脸皮厚,肯吃苦,再加上对职称晋升是铁打的刚需,老天爷赏脸,让俺达标了,终于能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住了。”
让老高这样的人评上副教授,我们心服口服。一句超级鸡汤的话咋说来着,当你奋斗到无能为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天道酬勤,这个道理永不过时。
分享这几个大学老师的故事,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大学老师的真实面貌,理性地看待大学老师这一职业,既不要把他们“神化”,觉他们学历高学问大,工作高大上,遥不可及;也不用在出现负面报道时又把他们“妖魔化”,把大学老师一棍子打死。大学老师只是一个职业而已,真实的他们千人千面,也要养家糊口,也有职业瓶颈和工作压力,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不过负面报道的出现对大学老师也是一种督促作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监督者,教书育人的工作是良心活儿,诸如报道里那些德不配位的人,迟早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